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农村换了时间表

济宁晚报 2014-09-19 07:36 大字

■本报记者张彦彦本报通讯员胡恩姣“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白露贲割地,秋分无生田……”长久以来,劳作在黄土地上的农民跟随时间的节拍,年复一年地从事着农业生产和劳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曾经是传统农村生活的真实写照。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在孟子故里邹城市,乡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宽阔笔直的水泥路通到村民家门口,农民们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家家户户通上了水电暖天然气,以前外出打工的劳动力,如今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随之而来则是农民的作息时间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张倩是邹城市中心店镇东付村村民,两年前,镇里进行新农村社区改造,她和家人搬进了新建的付东花园社区,居住环境大为改善。不仅如此,她还在家门口的汽车城找到了一份汽车销售的工作。“现在感觉可好了,在家门口的汽车城上班,工作很稳定,时间也特别规律,照顾老人孩子都方便。”张倩说。以前,农忙的时候她起早贪黑在地里干活,农闲的时候要么找点零活儿要么呆在家里,生活没有规律。而现在,她每天早上7:00起床,8:30上班,中午12:00下班,回家后准备午餐、照料孩子,下午2:00上班直到晚上6:00结束。有时候,晚饭后她还会带着孩子到社区的小广场上玩,或者到镇文化广场上跳跳舞。目前,中心店镇的汽车城已有30多家4S店入驻,吸纳了上百名像张倩一样的农民在家门口就业,他们有了和城里人一样规律的作息时间。

在农民生活节奏发生悄然变化的同时,村干部也改变了工作作风,以前的庸懒散现象不见了。9月16日一大早,在邹城市田黄镇栖驾峪村群众服务中心,村干部曹思路8:20便骑着自行车赶到办公大楼大厅,和往常一样,他把手指轻放在指纹考勤机上,“滴”的一声,完成了早上的签到。每天上下班,他都会四次刷考勤指纹,早上8:30上班,中午12:00下班,下午2:00上班,晚上6:00下班,这成为了村干部日常工作的时间表,该村党支部书记马传胜说,以前那种“8点开会9点到,10点晚不了听报告”的纪律松散的情况已经成为了“老黄历”,如今通过强化对党员干部的教育、严格考勤等方法,村干部都能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上下班,老百姓只要在工作时间来办事就能找到人,村干部焕然一新的精神风貌也给群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得到了群众的称赞好评。

近年来,邹城市确定了“三化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发展”的发展思路,不断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城乡统筹发展成果显著,城乡差距不断缩小。农民不仅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社区,改变了生活环境,还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改变了以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耕生活,作息时间跟上了城里的节奏,生活也由此变得更加规律、更加充实、更加幸福。

新闻推荐

本报邹城讯记者李邦田近年来邹城市在进一步增强农村经

本报邹城讯(记者李邦田)近年来,邹城市在进一步增强农村经济基础、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同时,在农村群众生产生活中注入更多的文...

邹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邹城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