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撰文骆承烈本报记者王艳茹整理中国的书法是文化也是艺

济南日报 2014-07-20 02:29 大字

■撰文骆承烈本报记者王艳茹整理中国的书法,是文化,也是艺术。从甲骨文、金文、篆、隶、楷、行、草书,历史上名家辈出,但其中还有一种特殊的书法作品,即北朝刻经。南北朝时,山东是北齐王朝,当时的一些佛教信奉者及僧人们在山上摩崖巨石上镌刻的大字佛经及题字。此类书法艺术品国内共有八处。除泰山经石峪、徂徕山刻石外,六处均在济宁市内。它们是邹城的铁山、尚山、葛山、尖山、峄山及汶上的水牛山。

铁山摩崖在邹城市内铁山之阳,即今铁山公园的大石坪上。左边是刻经,中间是《石颂》,右边是题记。时间是北齐末年(公元580年前后),主持刻经的是任城郡守,宁朔将军孙洽,真正出资者却是西汉丞相匡衡的十九世孙匡喆,组织此事及书写者是僧人安道壹。《大集经》在左,《右颂》居中,原有文字614字,现存437字,是颂扬安道壹书法艺术及刻经事业的诗文。题名部分是记载刻经认得身份及时间。现共存946字,每字大小均在40至60厘米。这批书法作品时间古,个头大,书风特殊,是一批难得的古代艺术作品。

岗山摩崖刻石在城北一公里的岗山上,这里有明代创建的王皇庙、灵官殿等建筑,刻经在山后一个名叫“狼沟”的地方。这里是一个山谷,两旁全是巨石石卵。因山谷中多年地震,雨水冲刷等原因,刻经散见于各个石卵上。有的字朝天,有的朝地,有的夹在石卵中,很难寻找。但与树木杂在一起,倒很壮观、雅观。内容为《佛说无量寿经》等及一些题记。古籍记载有155字,现已找到128字,散见于三十多块石头上。

葛山也叫葛炉山,相传晋人葛洪在此炼丹得名。位于邹城之东13公里葛庄之北1.5公里处,刻经在此北山之大石坪上。书写风格与铁山相仿,亦应为安道壹书。刻经内容为《维摩诘经》,共10行,每行42字。经文下题字为“大象两年……”,比铁山刻石晚两年。

尖山也叫朱山,位于邹城东6公里处,刻经在尖山东1公里的大石林的岭上。上刻“大空王佛”,故此处又称大佛岭。共有十二处刻字,计426字,刻《文殊般若经》,刻于武平六年(575年),此山已被毁,但拓片仍存。

峄山刻经有两处,一在山阳乌龙石上,已在山顶五华峰朝南的绝壁上。汶上水牛山还有一处,与此相似。现此六处已分别定位国家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新闻推荐

走起,去孟府看古代乡射礼

■本报记者相启申通讯员张长青吕卫锋9月6日,中秋小长假的第一天,一场彰显东方文明特色的乡射礼在千年孟府上演。在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射”属于六艺之一,通...

邹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邹城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