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沙村的“道德档案”
■本报记者张彦彦
本报通讯员刘超王坦
2月23日,邹城市北宿镇东沙村的村委大院里人头攒动,村里的“四德工程”表彰大会正在举行,选出的10名“好媳妇”、10名“好婆婆”和20名“文明卫生示范户”受到表彰。他们先进的事迹同时在“善行义举四德榜”展示,并载入了该村的道德档案中,永久保存。“自从建起了道德档案,村里风气有了明显转变,村民们通过参加各类活动,觉悟也有了极大提高。如今,人人都争当模范、争做好事,都想让自己做的好事留在道德档案里,供后世儿孙查阅。”东沙村总支书记顾天旺笑呵呵地说。
翻开东沙村的道德档案记录,里面是该村历年来评选出的各类典型人物的实际材料、照片、音像资料等,图文并茂生动记载了村里的好人好事。道德档案不像人事档案一样保密封存,而是放在村委大院的阅览室里,供村民们查看翻阅。慢慢地,档案里有名的人越来越多,没有记入档案的人也坐不住了,纷纷找村支部书记“坦白”自己做了哪些好事,崇尚讲诚信、关爱他人、扶弱济困、奉献社会,已成为当地社会的新风尚。
在邹城,像东沙村这样健全了道德档案的村居比比皆是,老百姓都十分关注档案里是否有自己的事迹记录,道德档案也逐渐成为当地“四德工程”有效载体。自去年集中开展“四德工程”创建活动以来,邹城密切联系农村实际,全力推进“四德工程”建设,全市所有村居内均设置了善行义举四德榜,和每位村民都签订了赡养协议书,并上榜公布,目前上榜率达到50%以上。城乡文明程度和公民素质不断提高,乡风民风得到进一步改善。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张彦彦本报通讯员孟繁利王连东“自从到工贸公司上班以来,俺现在每月都能领到1200多元的工资,公司还给办了每年500元的养老保险,...
邹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邹城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