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房顶上的“发电站”

济宁晚报 2014-02-13 07:48 大字

■本报记者张彦彦本报通讯员盛超

近日,记者来到邹城市石墙镇小石村,听说该村村民王绍论自己家建起了家庭式光伏发电站,成为了济宁地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家庭式光伏发电在农村能够被接受,很是新颖。记者觉得有必要来一次“触电”采访。

来到王绍论家附近,远远就能看到房顶上布满了反射着阳光的太阳能板。“不少人问我你家房顶安那么多太阳能干什么?”这位今年才26岁的小伙子笑着告诉我们,房顶上其实是安装了24块太阳能电池板。

谈起为何搞这个项目,小王说这与他的职业经历有一定关系。王绍论供职于一家新能源材料公司,光伏发电的广泛应用,让他看到了发展前途。从媒体渠道他也得知,其他地方已经有人先行一步,享受了国家扶持发展家庭式光伏发电站的优惠政策,而济宁地区还没有人尝试。带着这股敢想敢干的劲头,2013年11月他在自家房顶建起了这个小型的光伏发电站,现在已经并网发电近一个月了。“目前发电设备运转一切正常,我感觉有种说不出的自豪,毕竟有人在用我发的电了。”说着自己的发电成就,这位农家小伙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自家发电经济效益也很明显,发1度电能卖到近1块钱。”王绍论开始给笔者算起了“经济账”。

他告诉记者目前农村居民用电价大约是1度0.55元,但家庭式光伏发电国家每度电给补贴0.42元,按照现在24块太阳能电池板算,理想状态下一天平均能发电25度,除去其他因素影响,一年能发电近8000度,这样每年就能有8000元收入,相当于打工4个月的工资。在投入上,24块太阳能板大概4万元左右,6年就能收回成本,而国家补贴达到20年,太阳能电池板寿命也在20年以上,“也就是说剩下的14年是在赚钱的。”

小王说这笔“经济账”算得很扎实,国家这么好的政策对于农村居民提高家庭收入、推广家庭式光伏发电站太有利了,现在邹城、滕州有很多光伏发电爱好者都跟他联系,也想试试。“雾霾天、严重污染、PM2.5,新闻上天天都在说,咱们周围的环境越来越差了。”王绍论说,相对城市来说农村环境还算好,但保护环境需要提前动手,每个人都有一分责任。他家的这一套光伏发电设备,都是节能环保型材料制成,平时只需要擦拭保养,对环境没有任何危害,一年发的电相当于节省标准煤3.44吨,如果农村家庭能大范围推广,不仅可以自发自用,满足日常生活用电,还可以补贴家用,更为重要的是节约了大量能源资源,无形当中为保护环境做了贡献。

新闻推荐

点击查看原图世界读书日邹城市匡衡路小学的学生踊

点击查看原图4月23日“世界读书日”,邹城市匡衡路小学的学生踊跃交换闲置书籍。学生们拿出家中课外书籍放在教室走廊读书吧交换阅读,让每个角落...

邹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邹城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