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顾好患者是我的责任
精神病院的“须眉天使”
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相启申他的工作在很多人眼中肯定是特殊的,因为在工作中,他面对的是一群身患精神疾病的人,他每天要用一种非常特殊方式和他们交流、照顾他们的生活。他就是邹城市精神病防治院精神科男无陪人病区护士长王庆东,十几年如一日照顾精神病患者,曾经也想过放弃,但他依然用自己的爱心和责任坚守着这片阵地,守护着这个特殊的群体,这种坚守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
记不清被打多少次、眼镜换了多少副
记者见到王庆东时多少有些惊讶,如今才刚过35岁,头发却已花白。王庆东告诉记者,2000年,他来到邹城市精神病防治院精神科男病房工作时,同事告诉他,对待患者要永远保持一定距离,永远不要正面对着患者,甚至一个人走出病房时,都要背对着墙侧身走,因为不知什么时候会有患者对你发起攻击。
王庆东说,2009年2月的一天早上,他正询问患者原造纸厂工人丁小二(化名)睡眠情况,患者没有回答,眼睛瞟了他一眼,突然冲到他面前,双手噼里啪啦攻击他的头部、面部,顷刻间,王庆东的眼镜被打掉在地上,双眼模糊,泪水伴着鲜血滴到地上,他奋力挣扎可无济于事,闻讯赶来的同事赶紧把患者拉开,扶着王庆东到急诊科治疗。下班回到家,妻子、孩子看到包着纱布的他都心疼地掉下了眼泪。第二天,王庆东没有找领导请假,拿掉头上的纱布,照常去查房并照顾丁小二,就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
同年6月,一个李姓的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患者把玻璃打碎,手里拿着半块玻璃大喊大叫,摇摇晃晃,情绪极不稳定,很有可能伤人或者自伤时。作为护士长的王庆东知道这种情况下不能硬夺,只能采取哄孩子的办法,他一边告诉患者那块玻璃特别脏,拿在手里会弄脏他的手,一边慢慢靠近并安抚患者情绪。当患者半信半疑地把碎玻璃递到他手里时,王庆东悬在嗓子眼的心才落下来。他知道这是他的责任,责任要求他把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一根筷子这样小的细节都不能疏忽。
这些年与这些病人接触,他记不清被打了多少次、眼镜换了多少副,但他始终遵循“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职业操守,常年累月、分分秒秒一直坚守!当有人问他从事这项工作有没有感到委屈的时候,王庆东说:“有。”刚到精神病院时,他不适应,心里很害怕,因为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太大了,他曾经有过放弃的想法,但是那念头都是一闪而过。十多年过去了,王庆东始终守护着这些精神病患者。他已爱上了这项工作,找到了人生的支点。年仅35岁的他也由一个满头乌发的青年变成了一个满头白发的“老者”。
他说:必须用心护理、服务“亲人”
对于精神科护理工作,王庆东深有体会地告诉记者,要想为精神病人服好务,不仅要表现在语言上,更主要的是体现在行动中,必须用心护理病人,服务病人;医患关系不仅仅是护士和病人的关系,更多的是把患者当成自己的亲人来对待。
十几年来,他无怨无悔地做着服务工作,不嫌脏、不怕累,先后协助市残联和派出所照料三无病人十多例,经常为意识不清患者清理床上的大便,及时更换干净被褥,坚持为病人洗澡、更衣、理发、剪指甲,每周两次给病人发放水果。然而,关心爱护重度精神病患者更是王庆东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有一个王姓精神重度患者总是怀疑端到桌上的饭菜有毒,拒绝吃饭,每当这个时候,王庆东总是打一份菜、拿上两个馒头,自己先吃给他看,告诉他饭菜里没有毒。有时,将饭菜端到患者跟前,一点一点地喂他,但他有时却并不领情,吃着吃着就突然对王庆东拳脚相加,甚至故意把嘴里的食物喷吐出来。面对这样的情况,王庆东没有退缩,还是继续劝、继续喂,直到他将饭菜吃进肚里。
王庆东还经常自费给患者购买生活日用品、捐献衣物。他的善行义举感染了全院的同事,每到换季的时候,大家都自觉行动起来,捐衣、捐物给患者,为患者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王庆东为患者分发药品
生活各有酸甜苦辣,可是总有人活出自己的精彩。工作总有千差万别、各有好坏,可是总有人会在自己的岗位兢兢业业、披荆斩棘,承受工作的苦痛,也享受着工作满足。从本期开始,本报将推出“讲述劳动者的故事”系列报道,我们并不是向你炫耀他们的优秀,我们只是从人性的角度,为你讲述他们在各自工作上的点点滴滴,这些点滴中闪烁着人性的亮点,这亮点虽然不大,但总能给你我的人生路上增加一抹亮色。
新闻推荐
济宁市豪仲经贸有限公司不慎将公司财务印鉴丢失,声明作废。王萌(身份证号370802198902033028)不慎丢失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档案号码:37080200008033,声明作废。李海...
邹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邹城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