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传递道德的力量

济南日报 2013-09-16 07:46 大字

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李朕葳

上个世纪70年代末,时任邹城市北宿镇东毛村妇女主任的张厚玲了解到,村里五保户杨刘氏,独身一身生活,便经常到老人家中帮忙料理家务。1984年冬天,杨刘氏得了脑梗塞,张厚玲借钱为老人治疗,老人出院后,张厚玲便将不能自理的杨刘氏接到自己家中照料,近三十年来,张厚玲整日悉心照料着这位“捡来”的娘。

一筐煎饼

2012年8月28日,记者驱车来到了东毛村。见到记者的张厚玲显得有些不自然,她认为自己只做了应该做的事情,没必要让记者大老远地赶到邹城。

到了午饭时间,张厚玲起身掀开堂屋角落的一沓塑料布,取出了一张煎饼,用装满清水的小壶,均匀的往煎饼上喷着水。张厚玲熟练地翻转着,将煎饼叠好后,张厚玲迈出房门,将煎饼递到正在沙发上乘凉的杨刘氏手中,接过煎饼,杨刘氏大口吃了起来。“虽然现在脑子不好使了,但她还是只认煎饼,老太太牙口好着呢!”张厚玲笑着说。记者发现张厚玲刚刚取煎饼的角落,放着满满一筐煎饼,这都是特意为杨刘氏摊出来的。张厚玲口中的牙已经掉了几颗,而杨刘氏仍是满口的好牙。

真正触动张厚玲泪点的事情,就是谈到婆婆的去世。

一叠证书

“孔孟之乡二十四孝星”、“邹城市十大孝星”、“邹城市道德模范”等多张荣誉证书,被张厚玲摆在了显眼的位置,用她的话说,这样做就是想给周围的邻居带个好头。据东毛村党支部书记杨振勇介绍,2012年,东毛村刚刚举办了村里“好婆婆”、“好媳妇”评选活动,由村里的30名村民代表投票选出了12名“好婆婆”和“好媳妇”,并给予嘉奖。

1984年,杨刘氏得了脑梗塞,需要三千元的治疗费,没有任何积蓄的张厚玲拿着在亲戚邻居那里借的钱,来到娘家才勉强凑够了治疗费。当时正值麦收,因为要照顾杨刘氏,张厚玲无暇收地里的庄稼,家人和邻居都劝她早点回家收麦,“庄稼扔了来年还可以再种,人仍了谁管啊!”张厚玲抛出了这样一句话后,又忙着服侍杨刘氏。

出院后的杨刘氏落下了偏瘫的毛病,张厚玲的婆婆开始帮助张厚玲照顾杨刘氏的起居,最终因过度劳累,张厚玲的婆婆去世,这成了张厚玲心中永远的痛。

一个酒杯

杨刘氏待在房间里嫌闷,张厚玲便要经常背她到院里的沙发上,杨刘氏每天要喝上二两白酒,张厚玲按时将酒杯端到她的面前,杨刘氏爱抽烟,张厚玲只会按时给她点上一根。“一包烟放到跟前,不大会儿就能抽完,她抽多了就咳嗽地厉害。”这可不是张厚玲不舍得。

年龄越来越大,杨刘氏出现了老年痴呆的症状。“清醒的时候,也夸我对她怎么好,可迷糊的时候多。”杨刘氏迷糊的时候经常骂人,当着张厚玲的面骂,而且骂的很难听,一开始听到这些的时候,张厚玲还生气,可现在她已经习惯了。“骂就骂呗,你说我能咋地,只能听着。”张厚玲笑着说。

亲戚和邻居劝张厚玲干脆把杨刘氏送到敬老院,反正不是自己的血亲。可张厚玲坚决不同意,她说把杨刘氏放在哪里她也不放心。

儿媳准备接过接力棒

张厚玲告诉记者,杨刘氏现在仍然喜欢坐在那个老沙发上,仍然只吃煎饼,仍然每天二两酒,仍然要抽烟,但她自己却感觉到,背起杨刘氏,愈发的困难起来。

每当阴天下雨的时候,张厚玲的颈椎病就会发作,而且一年比一年厉害,儿子带她去医院,大夫建议她住院接受系统康复,可她说什么都不愿意,为了让张厚玲止疼,每当阴雨天,儿子就会用蹩脚的手艺给张厚玲理疗。

不忍让张厚玲整日操劳,张厚玲的儿媳秦珍红,准备接过婆婆手中的接力棒。她说,等婆婆不能照顾杨刘氏的时候,自己就会接着服侍杨刘氏。

新闻推荐

糟糕!轿车要被贴罚单小伙头发理一半冲出门

(李默文绘)■本报记者刘利莎通讯员蒋德军黄欣欣现在部分驾驶员心存侥幸心理,平时出行不注意遵守交通规则,眼瞅着要被交警处罚了才急冲冲地知错求饶。昨...

邹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邹城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传递道德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