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期间发掘的鲁荒王墓,共出土文物1300余件,仅国宝级文物就多达近百件明代亲王第一陵的国宝传奇
九旒冕 本版照片均由记者钱欢青 摄□本报记者 钱欢青 发自邹城
到邹城,第一个“目标”是孟林、孟府、孟庙,第二个“目标”便是鲁荒王陵。
鲁荒王陵早已名气在外,作为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个儿子,鲁荒王朱檀是明代众多亲王中第一个薨逝的,其陵寝也是第一个营建的,陵寝的建制和礼制也因此为其他王陵所用。而在众多王陵中,鲁荒王陵的占地面积最大,地宫距地表最深,出土文物最完整、价值最高,因此,它也被誉为明代亲王第一陵。“文革”期间的考古发掘,使得1300余件文物重见天日,其中,仅国宝级文物就多达近百件。这些冠服、仪仗、家具、文房四宝和明器,完整反映了鲁荒王生前的生活,在一定的意义上来讲,鲁荒王陵及其出土文物甚至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的缩影,一个璀璨的历史文化的结晶。
王子一生颇“荒唐”
根据史书记载,朱檀之所以叫“荒王”,还有一段传奇的故事。
朱檀的老爹是朱元璋,老妈是郭宁妃。郭宁妃是濠州郭山甫之女,据说郭山甫“善相人”,朱元璋刚起兵时,郭山甫一见他就认定他“贵不可言”,于是将女儿送给他当妾。自此以后,一家人开始追随朱元璋。后来的事实证明郭山甫极有“投资眼光”,他发现了朱元璋这只“潜力股”,“潜力股”爆发为皇帝之后,郭山甫的儿子皆封为侯,郭宁妃也备受宠爱,在马皇后、李淑妃之后,任“摄六宫事”。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郭宁妃生下朱檀,虽已是自己的第十个儿子,但朱元璋依然非常宠爱他。
《明史》记载,朱檀“生两月而封,十八年就藩兖州”,说的是朱檀刚出生两个月就被封为鲁王,可见朱元璋有多喜欢这个儿子。由于其年纪幼小,洪武十八年(1385年),朱檀15岁时才到兖州就藩。身为王子,按理说,朱檀即使做不出什么惊天伟业,也会过一辈子锦衣玉食的奢华生活,但命运却跟他开起了玩笑。《明史》载,朱檀一开始“好文礼士,善诗歌”,但没过几年,“饵金石药,毒发伤目”,以至于“帝恶之,二十二年薨,谥曰荒”。也就是说,朱檀本来礼贤下士、博学多识,在诗歌方面很有天赋,深受朱元璋的喜爱。但他就藩后,误入了邪教,后因服用仙丹,导致其双目失明,仅活了十九岁。朱元璋闻讯之后,非常愤怒,认为他的行径非常荒唐,所以就赠给了他这样一个极具贬义的谥号———“荒”。
九龙山下访王陵
鲁荒王陵位于邹城市东北12公里处的九龙山南麓,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邹城市一处重要的文物景点,但是路却不好走,没有公交,只能打车。幸运的是,记者在鲁荒王陵管理所找到了副研究员朱磊。朱磊大学学的是理科,却对文史极感兴趣,对鲁荒王陵及其背后的历史故事更是纯熟于心。
朱磊说,朱檀死后,鲁王府为其大兴土木,营建了这座规模宏大的陵寝。鲁荒王陵初建于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89年),建成于约4年后,即洪武二十六年。王陵的建造可谓煞费苦心,仅在选址上,就有很多通晓风角星相的术士,踏遍了鲁国的山川,相地形,找风脉,最后选定了背依九龙山、南临白马河的这块“风水宝地”。
为了保护陵寝的安全,当时还设置了守陵的军队。如今朱檀墓东有一个村庄名为“老营”,就是当年驻扎军队的地方。据说陵寝一旦确定,就不许再动那里的土壤,否则,就会伤了“风水”。因此,工程用土都是从别的地方运来的。朱檀墓西二里的地方,就是当年开工取土之处,因其用土量大,地被挖陷,后积水成湖,称为“溪湖”。陵寝的西侧,有两个村子名为“大元、小元”,它们就是当年守陵部队的“大菜园、小菜园”。
陵园分为内外两城,外城部分建有外城墙,南至外御桥北约二十米处,北至九龙山第一个山头后,现有石墙遗址一道,俗称“龙锁子”。
内城部分建有内御桥、陵门、裬恩门、裬恩殿、明楼、地宫等,南北长206米,东西宽80米,占地面积为4万多平方米。如今,除了裬恩门外的其他建筑都在,唯裬恩门于明末清初被毁,如今只有柱础等建筑遗迹。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明楼和地宫,明楼是当年守陵士兵巡逻之处,高大巍峨,地宫是鲁荒王真正的墓穴,凿峭壁而下,阴冷深邃。在地宫的西侧不远,还有一个同样 凿 壁而成的戈 妃墓。
省博展厅品国宝
鲁荒王墓共出土文物1300余件,仅国宝文物的出土就多达近百件。因为出土文物数量多、级别高,所以在如今的山东博物馆,专门设立了一个展厅———“明代鲁王展”。
记者看到,这些文物大致可分为:冠服、仪仗、家具、文房四宝和明器。其中,出土于前室的397个仪仗俑群规模庞大,极有气势。俑为松木雕刻,雕工精细,比例相称,刀法简练,神态各异,形象逼真。前有拱手而立的文官俑;中部有手持金瓜、钺斧、朝天蹬、刀枪剑戟的武士俑;有手持各种乐器的乐俑;车辂附近有身材魁梧的侍卫俑。尤为生动的是马俑,昂首而立,体形肥硕,装饰精美,栩栩如生。这432件木俑是当时亲王“甲兵卫士之盛”的真实写照。
另一件极其重要的文物是九旒冕,出土于王陵后室,通高18厘米,长49.4厘米,宽30厘米。冕是帝王贵族们的专用品,是高等级的标志。鲁荒王陵出土的九旒冕由藤篾编制而成,镶以金圈金边,两侧饰梅花穿,贯一金簪。冕服是礼制的产物,冕冠中的每个饰件,都蕴含着传统的宇宙观、道德观和传统文化的理念。据悉,目前作为文物藏品的垂旒冕全国只有两件,另一件收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是袁世凯复辟登基戴的一套仿古冕服中的冕冠,这件600多年的明初亲王的冕冠是唯一一件仅存的古代冕服的实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历史价值,是研究古代冕服制度的珍贵实物。
昼夜施工挖王陵
朱磊介绍,鲁荒王陵的发掘,还是在“文革”期间。1970年春,山东博物馆、邹县文管所和驻邹部队,联合对荒王陵进行发掘。当时的背景有两个:一是在“文革”初期,掀起的“讨孔运动”中,在曲阜、邹县一带的汉鲁王墓和明鲁王墓先后遭盗掘,戈妃墓已完全被盗。为落实周恩来总理关于保护“三孔”文物的批示,趁整理“三孔”文物的机会,对荒王陵进行发掘;二是当时正值中苏珍宝岛事件不久,战备紧张,按照“深挖洞,广积粮”的精神,地下的古墓发掘后可作战备工程。
考古发掘困难重重。考古人员先是开挖了一条20多米的深洞,由于塌方,又改为开方挖掘,在墓上方挖出一个25米见方的大坑。因封土坚硬,封门墙砖全部用灰浆灌注,加上坑底积水,工程进度很慢。于是又动员和征调了近200名民工和所谓的“地、富、反、坏分子”,昼夜施工。至8月初,已挖了25米深,正当打开墓门之时,下雨发生塌方,向下埋了10余米深,发掘工作被迫停止。当年10月份继续发掘,12月初打开墓门,由于墓内常年积水,地上是一层厚厚的淤泥,很多木俑粘贴在券顶上部,棺、椁分离,墓室内器物比较凌乱,但没有发现任何盗扰迹象,各类文物保存完好。至1977年1月下旬,墓室清理工作基本结束,文物装运至省博物馆保存,然后封闭了墓门,直到1988年重新对外开放。
朱磊说,因为“建制早、规模大”等不同于其他王陵的众多特点,鲁荒王陵被誉为“明代亲王第一陵”,“明代王陵寝是我国历史上陵寝文化发展的一个顶峰,它的建造与选址包括了气候、地质、地貌、生态、景观、政治、军事、艺术等诸多因素。而明鲁王陵作为明代亲王陵的杰出代表,具有规模宏大、体系完备和保存较为完整的特
点。它展现了陵寝与堪舆文
化的完美结合,反映
出了中国陵寝文化
的丰富内涵,具
有极高的历史
和文物价值。”
新闻推荐
近日,邹城市公安局府前派出所快速反应,成功打掉一入室盗窃的青少年违法犯罪团伙,抓获涉案青少年 6名,缴获被盗物品及现金一宗。5月2日晚11时许,府前...
邹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邹城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