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沧海”变“金池”

济宁晚报 2012-12-06 08:14 大字

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徐斐

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但是人类对资源的过度需求,让这颗宇宙中最美丽的生命之星已经不堪重负,满目疮痍的地球母亲在呻吟哭泣……

让我们骄傲的是,济宁煤炭资源储量丰富,全市含煤面积达3920平方公里,资源总量270亿吨,占全省的53.8%,是国家重点煤炭基地之一,现有煤炭生产矿井47对、在建矿井7对,设计生产能力8769万吨,加上井口在境外的9对矿井,年产原煤近亿吨。就是这座因煤而兴的城市,济宁的土地也因煤而“伤”。目前全市由于采煤造成的土地塌陷已达43万亩,主要分布在济宁矿区、兖州矿区、滕南矿区和汶上、金乡、鱼台等区域,涉及11个县市区、30多个乡镇、400多个村庄。在我们周围,一片片泡着很多房屋、树木、电线杆的水面不可避免地形成,人们对这些因采“黑金”而变成的“黑洞”,感到既恐惧又无奈。

由于济宁市是典型的粮煤复合区,地下煤田和地上良田的重合率达80%以上,因而采煤塌陷地绝大部分是耕地。截至目前,全市已绝产28万亩良田,每年减少的粮食和经济作物经济损失高达5.6亿元,再加上浅层塌陷造成减产的15万亩良田,每年损失7亿元,而且这一数字正在逐年增加。很多采煤塌陷区域常年积水,地上地下水系发生改变,地表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部分湖下区域因采煤塌陷湖底下沉,其固有的能量流动、物质流动平衡被打破,对原有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影响。采煤塌陷造成附近区域出现地裂,交通道路、通讯线路、水利设施和地下水系遭到严重破坏,全市已有61个村庄、2.4万户、10万多名群众被迫搬迁,大量失地农民造成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给社会稳定带来重大隐患。此外,根据省政府批准的《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到2030年济宁市中心城区用地规模为160平方公里,该区域内总体含煤面积约12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5%,新增建设用地几乎全部压煤。“济兖邹曲嘉”组群结构城市五大板块之间,形成了大量的采煤塌陷地,如不能妥善治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同城化发展将被割裂,济宁中心城市将被挤压在一个狭小的空间。一些重点园区存在严重的煤炭压覆问题,近年来已发生多起地下采矿与地上建设的冲突,城市可持续发展空间受到严重制约。

因煤而兴,更要因“伤”而变。从2000年开始,济宁市在邹城市、兖州市组织了浅层塌陷、大面积水塌陷地治理的试点,积极推广了邹城市北宿镇和兖州市兴隆镇采煤塌陷地治理的典型经验。另外,邹城市出台了《关于综合治理采煤塌陷区的实施意见》,科学制定了集生态保护、观光旅游、休闲居住、水源存取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治理规划,坚持因地制宜,成功探索出“填垫用平”四种治理模式,先后对3万亩塌陷地进行了综合治理,建成高标准农田1.8万亩;年创收益1000万元,建成精养鱼塘150个,年产值450万元;建成温室大棚130个,年产值2500万元。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经过多年建设,北宿采煤塌陷地湿地公园被誉为邹城的“小江南”和孟子故里“小西湖”,每年接纳游客10万余人。任城区接庄镇等土地复垦项目是国土资源部批准的重点项目,分为济二矿片和岱庄矿片两部分,全部为塌陷地工程治理。按照治理规划设计原则,在地势低洼积水处开挖藕池、鱼塘,同时清淤修整原有鱼塘,在地势较高处修筑大台田,土方就近原则调配、整平。项目区的建设为当地带来了良好的效益,理清了农村经济发展思路,为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农业和农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探索了新路,对周边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改善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针对采煤塌陷实际情况,济宁市近年来大力组织开展采煤塌陷地治理,通过不断实践总结出多种行之有效的治理方法:对不积水或局部季节性积水的轻度塌陷区,实施“划方整平法”;对季节性积水或局部长年积水的中度塌陷区,实施“挖深垫浅法”;对常年积水的重度塌陷区,实施“生态治理法”;对沿河沿湖的塌陷区,实施“泥浆吹填法”;对城镇周边的塌陷区,实施“充填平整法”;对一些经预测即将塌陷或正在塌陷的地区,实施“预置填充法”等。除此之外,为防止地面沉降,济宁在煤炭充填开采方面也做了大量的探索创新,如分别在花园煤矿和许厂煤矿实施矸石充填、在太平煤矿和岱庄煤矿实施固体废物膏体充填、在田庄煤矿实施超高水材料充填等充填开采技术试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采煤塌陷,减少了采煤塌陷对地面的损坏。全市累计投入资金13.2亿元,治理塌陷地22.9万亩,恢复耕地13.6万亩,其中治理中度、重度塌陷地15.4万亩,恢复耕地6.7万亩,平均每年治理约1.5万亩。

不久前,记者和“环保世纪行”采访组的多位记者一起见证了济宁治理采煤塌陷地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济宁南阳湖农场面积2万亩,区位优势明显,但随着采煤塌陷的不断扩展,目前水域面积达到了约5000亩。除原1000亩水域建成省级休闲渔业观光园外,塌陷地治理形成了约3000亩的水域,另1000亩未治理水域利用自然现状进行鱼类的生态健康养殖。记者了解到,治理后形成的3000亩水域,采用“生态网箱养殖”模式,能够软化水体水质,提高水体生态自净功能,调整自然生态平衡,并且选择性地养殖经济价值高的鱼类,如泥鳅、黄鳝等鱼类。同时,记者在现场还看到,他们在浅水区种植芦苇等挺水植物,在深水区利用生物浮岛技术种植水芹、竹叶菜等水生蔬菜,形成高效低耗的立体循环养殖模式,不仅有经济效益更有环境生态效益。此外,他们根据水深、地面不平、不易捕捞大水面鱼类的实际,发展休闲观光鱼类,进行休闲垂钓,现已在3000亩大水面在建一处观光游乐栈桥,充分利用塌陷治理后形成的水资源。

开采在继续,治理无止境。面对不可避免的现在及将来,济宁市本着“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治理”的基本原则,确立了大区域大规模综合治理的布局,编制了新一轮《济宁市采煤塌陷地治理总体规划》,结合济宁市采煤塌陷地分布地域特点和自然条件,将全市划分为三大采煤塌陷地治理区域,大规模展开综合治理。对济宁北部距离黄河较近的汶上、梁山、嘉祥及任城北部等塌陷区域,采取抽取黄河泥沙实施充填的方法,以恢复耕地为主,着力打造农业生态园区。对济宁西南部环南四湖的微山、鱼台、中区及任城南部等塌陷区域,抽取湖底泥沙进行淤积,使之成为高标准农田。对济宁中东部济兖邹曲中心地带的塌陷区域,结合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生态城市建设,以生态恢复治理为主,重点营造湿地旅游景观和观光农业。就在11月份,济宁市政府召开常务会就采煤塌陷地治理作了专题研究,会上明确了充实调整济宁市土地综合整治中心、组建国有独资的土地复垦整治公司等一系列工作措施。尤为重要的是,这次会议还明确了济宁将成立由市长任主任、相关职能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采煤塌陷地治理工作委员会,负责全市塌陷地治理的重大政策、重要事项的研究和决策。

采煤塌陷,已为济宁这座资源型城市烙上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不断卓有成效的治理,“沧海”会变成“金池”,希望也能在损毁的土地上重生!

新闻推荐

喜看今日南尧湾

本报通讯员邵常喜李洪斌“如今的南尧湾,与往常不一般,彻底变了样啊,难忘市委办。”泗水县圣水峪镇南尧湾村的老百姓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自己...

邹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邹城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