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撤县建市20年成就辉煌
本报邹城讯(记者张彦彦通讯员房亚东张长青盛超)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邹城撤县建市,从此开启了跨越发展的新纪元。20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邹城人民励精图治、奋发图强,不断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就,经济发展大步向前,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乡建设突飞猛进,如今已成功跻身全国百强县和山东省30强县市行列。
工业经济亮点纷呈。撤县建市以来,邹城市始终把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坚定发展信心不动摇,立足资源城市这一实际,坚定不移地实施转型战略,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培植,大力开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全力培育发展一批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新兴产业项目;一手抓传统产业提升,利用拥有的资源和雄厚的技术力量,加速传统产业新型化发展,延长产业链,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向现代产业的演进蜕变,保持了工业经济速度、效益持续高速增长的良好局面。2011年,全市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135家,完成主营业务收入803.76亿元,实现利税141.16亿元,利润87.74亿元,年均增长20.9%、25.3%、22.6%;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02.48亿元,占规模工业比重13.97%。
农业发展稳步攀升。坚持用工业化理念、系统化思维、市场化运作指导农业生产,实现了从建市之初的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的转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全省始终保持领先位置。目前,邹城市各类特色种养基地发展到118处,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04个、绿色食品认证22个、有机食品认证5个、国家地理标志认证5个,全市蔬菜种植19.1万亩,林地面积达到39.2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7.83%。2011年邹城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82.73亿元,实现粮食总产量9连增,农民人均纯收入9409元,分别是建市时1992年的3倍、12.8倍,先后被命名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市、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市、全国无公害农产品标志推广与监管示范市、全国食用菌十强市。
城乡建设加速推进。统筹新旧城区同步发展,积极拓展城市空间,坚持城乡建设同频共振,深入开展新农村建设改造,创新并成功实践出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模式,现已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示范点21个,建筑面积148万平方米。2011年,邹城城市、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分别达到32.2平方米、33平方米,分别是1991年的3.5倍和1.6倍。如今,邹城城镇化率达到46%,市区面积4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突破36万人,先后荣获省政府表彰的“山东省园林城市”、“山东省适宜人居环境奖”,精彩的城市发展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指数,也缔造了魅力邹城的无限生机和繁荣活力。
民生事业硕果累累。邹城市始终把关注和解决群众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来落实,积极开展社会管理创新,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各项社会公益事业蓬勃发展,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欣欣向荣。目前,邹城市拥有卫生机构48个,各类卫生人员6803人,农村村级医疗点680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83.40万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处,新型城镇合作医疗参合居民13.27万人。全市13个乡镇全部建成文化大院,先后完成了698个村级文化大院和744个农家书屋建设,民间艺术平派鼓吹乐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阴阳板先后登上奥运会、世博会舞台。
成绩代表过去,发展成就未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百万邹城人民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转型跨越发展主题,全面落实全市“三个高于、三个提高”的目标要求,按照建设“和谐幸福新邹城”的目标定位和“规划引领、集约发展、重点突破、多点支撑”的转型路径,大力实施“东跨、西联、南接、北拓”发展战略,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城乡一体化、农业现代化、服务业高端化步伐,进一步明确“一核四区”的县域主体功能,全面建设产业发达、城乡秀美、文化繁荣、民生殷实的和谐幸福新邹城。
新闻推荐
本报邹城讯(通讯员冯贵雨张丹)近日,邹城市田黄镇十八盘山荣膺国家林业局认证的“国家森林公园”称号。田黄镇地处邹城东部,境内大小山头89...
邹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邹城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