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邹城全力打造转型跨越“核动力”

济宁晚报 2012-08-23 08:19 大字

本报邹城讯(通讯员房亚东张长青盛超)八月夏未央,热浪仍袭人。在总投资47亿元的邹城市华鲁生物产业园项目区内到处可见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宽阔明亮生产厂房内,高速运转的机器设备持续不断地发出轰鸣声,技术工人正紧张的调试着生产线,车间墙壁上液晶显示器记录着每个工艺程序的数值,一切都在为最后的投产而做着冲刺。据该公司副总经理徐呈诗介绍,目前一期三条生产线正在进行调试,待正式投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1.9亿元。“十二五”期间公司将围绕生物医药、生物材料、动植物保健品和高端医药合成品的产业链条,全力打造年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高科技生物产业园。

华鲁生物产业园只是该市全力培植的百亿梯次企业的一个代表。今年以来,邹城市始终坚持“工业立市、转型强市”发展战略,瞄准对接“邹兖曲嘉组群大城市、建设济宁东部工业区”发展方向,着力增强企业整体实力,不断壮大工业经济规模,大力实施“创百亿工程”,全力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十二五”期间,将重点培植26家百亿级梯次企业,其中200亿元企业2家,100亿元企业6家,50亿元企业6家,10亿元企业12家;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将达到2000亿元,百亿元梯次企业销售收入占全市工业的70%以上,对地方财政贡献达到50亿元以上,成为转型跨越的“核动力”。

围绕实现这一目标,邹城把构建企业发展平台作为基础条件,按照规划引领、集约发展的思路,将太平、北宿两个园区镇和唐村、中心店两个工业强镇进行一体化规划,构建起了136平方公里邹西“大工业”板块,着力推动工业规模向大型化、系列化方向发展,工业布局向区域化、集群化方向发展。同时,切实完善园区配套设施建设,投资15.4亿元开工建设了138公里的城市外环路和邹西大工业园区七纵七横道路建设,启动了热电联产联供、第二污水处理厂、输变电站、码头等重大设施建设,大力完善供水、供热、供气、通信等综合配套设施建设;集中开展低效率利用闲置土地清理,实施“腾笼换鸟”工程和租改供运作模式,全面盘活用好存量土地,破解企业发展瓶颈制约,园区承载力和发展活力得到全面激活。

在搭建好发展平台的基础上,邹城市把大项目作为拉动发展的“主引擎”,坚持“政策向大项目倾斜、要素向大项目集聚、力量向大项目集中”发展战略,强化政策扶持力度,实施集约集群化发展,积极引导企业在科技研发、品牌打造、资本运营、产业链延伸等方面放大做强。特别是重点抓好26家百亿梯次企业和招引落地的9个重点大项目上,着力推动华鲁制药、国宏化工、万达煤机等一批大企业迅速发展膨胀,确保荣信公司、东华公司年内主营业务收入突破百亿元;加快推进轻合金挤压材、尤特尔生物、泰玻5万吨电子纱等项目建设;尽快启动东华二期、奔月30万吨/年煤焦油加氢深加工等项目;积极做好醚基燃料、宏河纸电、新能源汽车等项目的招引落地;全面启动圣达纺织、山液公司等一批企业改制程序,初步建成以化工、装备制造、新型产业三大产业为主,食品加工、物流纺织建材等产业为辅的大产业格局,全力打造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邹城始终把发展环境作为推动项目建设的“硬条件”,全力打造跨越转型的“服务端”。以工程指挥部运作模式为抓手,大力推进一线工作法、现场办公法,对重点企业项目继续坚持到车间、到现场,一线帮助企业研究解决困难和问题,按照年度推进计划,逐个项目进度进行“对账、查账”,卡死时间节点,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项目建设提速增效、赶超进度。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对重点工作任务,盯住工作分工、时间节点、质量标准等环节,落实挂销号制度,对确定的事项、责任部门、完成时限,逐个筛查核实,确保如期推进。同时,深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等工作制度,切实优化审批流程,实现“进一扇门、办全部事”,给企业提供零距离、无障碍服务,全方位保障经济发展和项目建设。

新闻推荐

集中精力大干百天全力突破县域经济

本报济宁9月23日讯(记者郝明雷)今天上午,全市县域经济调度会暨8月份经济运行分析会召开。市委副书记、市长梅永红在会上强调,各县市区要按照争先...

邹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邹城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