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第一书记”感言集锦

济宁晚报 2012-05-28 08:24 大字

编者按:全市“大规模驻村入户、面对面谈心交流”活动开展以来,各级各单位高度重视,活动深入扎实推进。作为活动骨干力量的驻村“第一书记”,扑下身子,真心联系服务群众,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从今日起,本报在“大规模驻村入户、面对面谈心交流”栏目中开设“第一书记感言集锦”子栏目,专门编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的感受和体会,以飨读者。

吕成标(市中区喻屯镇田庙村“第一书记”):

实打实地为群众排忧解难是驻村工作的重要任务。田庙村土质为河流淤积土,群众形容为“英雄坷垃孬种泥”,晴天砸不烂、下雨粘掉鞋。我们协调资金27万元修建了村内主干道两侧2600米的排水沟,彻底解决了长久以来影响群众生活的大问题,群众对此别提多高兴。在走访时我们了解到村里还有十几户群众生活比较困难,工作组与他们结成帮扶对子,送衣物、申请补助、争取政策,想方设法帮助他们渡过难关,现在每位工作人员都结了几门穷亲戚。

魏伟(任城区长沟镇白果树村“第一书记”):

农民最朴实、最可爱、最可敬,他们能坦然面对生产、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对我们所做的好事实事赞不绝口。和农民交朋友,就要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用心体会他们的生产、生活和酸辣苦甜,做到进得了门,谈得了话,交得了心,真实了解农民的呼声、基层的困难,为他们排忧解难。白果树村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在济宁市农村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村集体经济薄弱,农民文化素质较低,工作缺乏有效抓手,村庄特色发掘不够。所以,解决一两件难事不可能一劳永逸,我们打算尊重民意,立足现有基础,走出一条具有白果树村特色的发展路子。

张波(泗水县圣水峪镇南尧湾村“第一书记”):

“80、90后不愿回,60、70后都在外”是目前农村普遍存在的现象,其中还有不少党员,这导致了农村的大量社会管理、服务群众工作无人承担,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难以发挥,农村党建面临“拐点”,发展遇到新难题。机关与农村支部联系共建,正是破难攻坚推动农村发展的有效手段。南尧湾村原生态的乡村风貌特色突出,我们利用微博、网络论坛、新闻媒体进行宣传,邀请影视公司、市文联、摄影协会、汽车车友会等户外运动组织开展活动,多渠道、多途径推介该村生态优势、旅游资源,帮助山区群众实现“不出山门”就能增收致富的夙愿。

欧阳金灯(邹城市张庄镇仙桥村“第一书记”):

在农民群众眼皮底下干活,迫切要求我们转变工作作风、秉持实干精神。到村后,我们始终怀着谦虚谨慎、拜群众为师的态度,跟着群众学,带着群众干,干给群众看。街道整治绿化时,我们拿起镢头、铁锨跟着村民边学边干,村民感动地说:“你们驻村干部还真是能吃苦实干的好干部!”众志成城,仅用一天完成了街道清障,两天拉运土方80余方,平整绿化带600余平米,开挖树坑200个、冬青植栽沟200多米。驻村以来,我们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不吃村委和农户一顿饭,不收受任何礼品和馈赠,因为我们知道:驻村干部代表着党和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记者郭永编辑整理)

新闻推荐

保一寸土增千顷绿

本报记者丁永宏本报通讯员张永华走进济宁市东部山区丘岭,森林郁郁,塘坝清水涟涟。这里原本是水土流失严重的“不毛地”,如今却变成了绿...

邹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邹城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