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台县杞柳文化特色村真是名副其实 “杞柳花瓶”直接种到田里

农村大众报 2021-03-10 16:11 大字

张乐凤介绍编织技术要点。“活花瓶”上已长出新叶。农村大众报鱼台讯(记者张超通讯员缪学振霍学全)“真没想到,订单这么多,这不刚接到金乡县卜集镇一个客户的电话,下午就派车来拉!”3月4日,在鱼台县清河镇杞柳文化特色村巩庄村,村民赵耀领说。

还不到惊蛰,杞柳才露小嫩芽,怎么在这个时候下订单呢?正常情况下,11月中旬才是杞柳收购的时节。看记者怀疑,赵耀领笑着说,我领你到基地看看。赵耀领口中的“基地”指的是位于巩庄村的杞柳生态农业产业园。

在基地里,记者看到,一个个用杞柳编织的花瓶整整齐齐地长在地里。“我们卖的不是普通的柳条,而是创新的杞柳工艺品。”赵耀领说。

据介绍,这是赵耀领第一年在巩庄村试种杞柳新产品,因为形似花瓶且能发芽生长,当地群众称它为“活花瓶”。

作为鱼台县清河镇杞柳文化特色村,巩庄村的杞柳种植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经过这些年的发展,这个村已成为鱼台县杞柳种植基地的核心区域,小小杞柳已形成优势产业。赵耀领从卖柳条起家,产业一步步发展壮大。他认为,只卖柳条利润低,产品没有附加值,而且很容易被压价,发展杞柳深加工才是未来出路。在一次展会上,赵耀领接触到了栽培编织“活花瓶”,可以将杞柳编织成多种造型的植物景观。去年,他引进适宜编织的杞柳新品种“大红皮”,试种成功。今年拿出10亩试验田,推广“活花瓶”种植。

“当前这个季节正适合编织‘活花瓶’,这是个细活,既要注意杞柳条的柔韧度,又要保证间隙均匀……”在杞柳种植基地,村民张乐凤一边忙着编织“活花瓶”,一边介绍技术要点。张乐凤是巩庄村“活花瓶”编织首席技术员,他介绍,这种技术上手并不难,一般人只需三五天就可以学会,一名熟练的工人一天可以编织5个“活花瓶”。

“活花瓶”种植到田地后,生根成活后就可以销售,一亩地可以种植350个左右,因为市场几乎很少有这种产品,目前每个售价高达1000元。“普通杞柳一亩地产量能达到5500斤左右。现在柳条市场价大约8毛钱一斤,一亩地收入4400元左右。也就是说,5个‘活花瓶’就能赶上一亩柳条的收入。”赵耀领说,10亩试验田中,已有400多个“活花瓶”被客户订走了。

据介绍,今年清河镇将在巩庄村原来的种植基础上,再规划400亩杞柳产业园发展编织产业,提高产品附加值,打响“清河杞柳”品牌。

新闻推荐

幸福院里情更浓

春节期间,春风和煦,暖暖的阳光照在鱼台县张黄镇袁洼村新型农村幸福院里显得格外温馨。“贴春联、吃水饺、开心唱”,大家伙儿...

鱼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鱼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