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古镇的中医世家

济宁日报 2021-03-09 07:41 大字

本报记者王雁南梁琨鲍童摄影报道

阳光下,春风轻拂湖面泛出粼粼波光,远处的小鸭白鹅慵懒地划水嬉戏,享受着春日的暖阳。刚抽出嫩芽的垂柳,在湖岸连接处守护着,周遭的静谧尽收眼底。

2月25日,记者一行乘船行驶在湖面上,向此次探访的目的地——微山湖南阳古镇驶去。马氏中医第三代传承人马顺安的中医诊所就位于古镇上一条最热闹的街上。百年行医,不仅让这家诊所在当地老百姓心中赢得了极高的口碑,更吸引了不少外地病患慕名而来。

11点30分左右,马顺安坐诊的高台子中医世家诊所内,还坐满了等候的病患。诊室是一座二层小楼,一楼的门厅被一座吧台分割成两部分。吧台外侧是病患等待区,内侧则是药架、问诊和抓药区。马顺安端坐在吧台一端的桌前,右手三根手指摁压着患者的手腕,不时询问几句。他的爱人杨冠芹则在快速称药、配药,在药架和吧台之间穿梭。

“我们从江苏过来,这是第二次来了。上一个疗程感觉药效很好,这次想再让马大夫把把脉。”生活在江苏丰县的刘女士之前听朋友提起马大夫治疗肝胆、妇科类疾病颇有成效,特地在丈夫的陪同下来寻医问诊。坐在一旁的杨女士已问过诊,等候抓药时与记者聊起她的求医经历:她身子弱,已服药多年。近年来,在马大夫的医治调理之下,身体好多了。“我家在鱼台县,离这儿不算远,对马大夫的家传医术也了解一些,他们是四代中医世家,确实有自己独到的医术秘方。”说话间,杨女士的丈夫已从杨冠芹手中接过抓好的百余味中药。

采访中,还有不少像刘女士、杨女士这样的病患,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大都是从亲友或其他病患口耳相传得知,才慕名来到岛上的这所中医世家寻医问诊。

据马顺安介绍,马氏中医创始于民国初期,起源于他的祖父马玉山,传承至今历经100余年。马氏中医医疗法于2018年10月入选济宁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祖父马玉山自幼研习医术,有独到的见解,曾闻名于任城、兖州、菏泽一带。父亲马希明继承了前人的中医精髓,同时对现代医学亦有较深研究,诊病以简、便、廉、验著称。受父辈们的影响,马顺安自幼跟随父亲学习中医古法传承技艺,由于从小的熏陶和对医学的喜爱,15岁起就接触中医理论,自学中医经典。21岁开始,正式从父临床学习。与父亲共同完成家传秘方验方的整理及记载,同时简化家传秘方中药物的使用,制成方便服用及携带的丸剂及胶囊。

“对于急性病,要有胆有识,迅速地抓住现证特点,迎头痛击,因势利导,以解除患者病痛。对于慢性病,则要有方有守,慢慢扶助机体的抵抗力,以战胜疾病。”从医40年的马顺安也有了自己的医术见解,他擅长内、妇、儿及针灸等科,对时令病及肝胆病更是擅长,总结前人经验,使用中药外敷加针灸,有效的缓解病情,减少了病人的痛苦,收到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济宁城区的徐先生在马顺安的医治之下,摆脱了十多年的疾病困扰;身患肝癌晚期的董先生,在马顺安开具的药物调理下,身体状况渐渐好转;河北廊坊的马先生认识马顺安之前已不能自理,经过马顺安的治疗,身体渐入佳境……

“从医多年来,最令我开心的,就是病患们向我报喜,说自己的身体状况有好转了。这让我很有成就感,也就更加坚定了我的从医之路。”马顺安和妻子每天早上8点开门坐诊,忙完一天送走病患后再整理接下来几日用的药材,通过物流快递为广州、北京、江苏、上海等路途遥远的病患发送药物。现如今,依靠网络的力量,马顺安可以更好地把传承下来的医术向外推广,让更多的病患受益。

偶尔闲暇之时,马顺安还会带上自己的行头,到临近县市、村庄问诊,为百姓尤其是困难群众送安康。虽深居古镇小岛,马顺安却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价值,他说,他就要扎根在最基层,因为基层的百姓最需要他。马顺安告诉记者:“现如今,国家层面上对中医非常重视,而中医在基层医疗服务中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多年来,他一直守护着一方健康,他的诊所已经成了当地居民不可缺少的,让老百姓有不倒的“医靠”。

从医他认真执着,传承医术也格外用心。“中医学博大精深,有它的科学性所在。有朝一日,我希望马氏中医能更造福更多的人。”马顺安说,中医诊疗源远流长,近年来,国家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而推动中医传承发展的责任和使命则落在了我们每一位中医传人的肩上。令人欣慰的是,马顺安在认真从医,他的儿子马栋也踏上了从医之路,并协助父亲优化抓药程序,利用现代科技净化诊室环境,更加干净、便捷、准确地为病患拿药……

他们用四代传承,谱写现代中医创新发展的新篇章。

新闻推荐

把稻改精神转化成干事创业实际行动

王慧鱼台,因遗有春秋时期鲁隐公观鱼台而得名,也因地势低洼,历史上水涝频发,群众常年受水患之苦。1964年12月,为改变鱼台贫穷落...

鱼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鱼台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