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医半生 村官五载 他用行动诠释敬业真谛
本报记者 万德龙 通讯员谢劼
走在鱼台县老砦镇张堰村的大街上,提起王继堂的名字,村民都会竖起大拇指。王继堂可不简单,他是为民服务、悬壶济世的乡医,他也是为民办事,改变村容村貌的村长。
帮助患者40余人 累计免除医药费6.5万余元
1974年,高中毕业的王继堂看到农村缺医少药,毅然选择到鱼台县卫校学习。学成后,他回张堰村当了一名赤脚医生。张堰村地处微山湖畔,是湖区涝洼地区。在以前,涝洼地最大的问题就是雨天积水,晴天缺水。面对如此环境,王继堂背着报纸糊的小药箱,踏着泥泞,披着尘土奔走在张堰村附近,有时还要搭乘渔民的小船深入到微山湖里为湖里的百姓诊病开药。一年四季,不论晴雨、严寒酷暑、泥巴汗水,王继堂无怨无悔,一干就是45年。
走进王继堂的诊所,墙壁上挂满了锦旗,内屋的橱柜上摆满了奖杯证书。王继堂做了什么,获得这么多荣誉呢?患者董爱玲患有冠心病、血小板减少、类风湿关节炎等多种疾病,一年里至少有半年都要来诊所吃药打针,因家中缺乏劳动力家庭十分困难。6年来,王继堂不仅不收治疗费,还免除了两万余元的医药费。董大姐和丈夫非常感激,常把王大夫挂在嘴边。像董爱玲这样的困难患者可不止一例,近年来受到王继堂帮助的患者已有40余人,累计免除医药费6.5万余元。
他把病人接到卫生室精心照顾
如果说免除费用简单,那么这件事或许不那么容易。孤寡老人张秀雨患有慢性肠胃炎,发作时上吐下泻,一连几天都不能下床,也缺人照顾。王继堂把她接到卫生室像伺候父母一样精心照顾,为她打针、服药、喂水喂饭喂水果,直到其康复还不忘嘱咐老人日常怎样注意身体健康。
2003年,抗击非典的关键年头,王继堂的诊所迎接了市级领导的调研。看到诊所四区分离、干净卫生,各种工作表记录完整,群众口碑良好后,领导对他做出了“有文凭、有技术、有事业心”的高度评价。受到激励,王继堂立刻向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于2005年通过组织考察成了一名共产党员。入党后,王继堂一直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除了在乡村医生的岗位上做好工作,他更希望为村里做些什么。
2014年,张堰村村主任换届选举。上届村主任不再参选,选情变得模糊起来,许多百姓没有心仪的投票对象。这时许多人想起来王继堂,在群众的拥护下,王继堂参选并成功当选,于2017年第一任期结束后连任。
不忘初心,两种身份一种情怀
当选村主任后,王继堂觉得身上的担子很重。以前自己看病救人,一次只面对一个病人,只要解决了病人自身的问题,就什么都解决了。现在自己面对的是全村几百号人,要从大局出发联系实际解决村里急需解决的大事,为全体村民做好事办能事。
上任第一年,王继堂就和村两委干部一起开会研究决定从修路上做文章。他们积极联系相关部门,筹措资金100万元,将多年前修建的入村路翻新了一遍,解决了出门不便的问题。修路的事让村民看到改变,于是2015年,他又发动更新维护全村7450米的灌溉排水渠;2016年,配合上级部门清理张堰村33处非法码头,重修生产路、泄水沟;2017年土地流转,村级环境治理;2018年,户户通自来水,新修三条大街。每年,王继堂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基础上都要给自己定下目标,做一件大事。
今年年初,王继堂一行前往邹城考察学习,发现了考察地普遍种植皂角树,他发现了这一机遇,详细问询了从种植、培育、收获、销售的细节。回到村里王继堂召开村民会议,讨论种植皂角树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可行性。截至目前,村里已经外出考察3次,项目即将进入实施阶段。
一个人拥有两种身份,两种身份却有同一个使命,那就是为人民服务,为群众办事。不论是乡医也好,还是村主任也好,王继堂一直用自己的一份执着和真诚来履行自己医生、党员、村干部的职责和使命。
新闻推荐
农村大众报鱼台讯(记者张超通讯员乔志宇)荷香远溢龙虾跃,龙舟载舞动湖陵。6月28日上午,来自全国各地的数万名嘉宾、...
鱼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鱼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