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了乡村,活了经济,富了百姓 堤岸经济林,让咱老百姓添绿增收

济宁晚报 2019-04-08 09:47 大字

本报记者 刘锐

通讯员 乔志宇 缪学振 杨森童

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清明时节,从惠河到白马河,从“鱼城桃花”到“李阁杏花”,鱼台县多处河段繁花似海,馨香四溢,吸引了八方游客前来踏青赏花。近年来,鱼台县借助治理平原涝洼地的机遇,统一治理建设东沟河、惠河等8条河道,在部分河道堤岸区域种植桃、梨、无花果等经济林,因势利导发展林下经济、生产加工、观光采摘等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综合性经济林产业,让群众添绿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不出远门,开车半小时就能赏花

日前,“自在鱼城2019第三届桃花旅游节”在鱼台县鱼城镇杨邵村开幕。记者在流经杨邵村的惠河岸边看到,两岸的粉红色桃花、金灿灿的油菜花和绿油油的麦苗交相辉映,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在惠河两岸缓缓铺展。“现在不用出远门,开车半小时就能赏花,实在太方便了。”来自鱼台县城的游客王皓告诉记者,他们一家三口已是桃花节的“回头客”,今年新种的油菜花田让他们大饱眼福。

“沿岸村民原先以种植大蒜、棉花等农作物为主,去年我们以每亩1500元一年的租金流转土地,在此打造了300余亩‘鱼邑花谷’,发展农业观光产业。”济宁鱼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吕玉峰说,待油菜花花期过后,将种植其他适宜季节的鲜花,争取一年四季可以看到鲜花盛开。平时他们会雇用流转户村民前来工作,一天的工资在70元至80元左右,一个月收入可达到1600元以上。

此外,吕玉峰还在惠河沿岸承包了几百亩堤岸,种植起无花果树,带动周边村民一同种植。“杨邵村已经有100余户农户种植了120亩无花果树,周边村的农户种植了有300余亩,每亩每年收益可达1万元以上。”吕玉峰说,接下来将依靠鱼城桃花节的优势,在桃树、无花果树等堤岸经济林的基础上,发展林下经济、观光采摘等旅游延伸产业。

别看只有两亩地,一年收益好几万元

在背靠鱼台县东鱼河的鱼城镇马莪村,一座崭新的农业观光公园拔地而起,清明节期间周边村镇的大批游客慕名前来。今年已年过七旬的马莪村村民李述新,正在公园内的火龙果园忙碌着,园内近两亩地的火龙果由他负责照看。“我是去年9月份开始负责火龙果园的,园内的火龙果可以供游客观赏、科普、采摘,别看只有两亩地,种好了一年能收益好几万元。”李述新说。但令他感慨的是,本来以为火龙果种起来并不难,没想到种植技术要求却很高。为了种好火龙果,原本清闲在家的他成了大忙人,四处打听种植基地,去其他基地“拜师”学习种植经验。

据了解,马莪村利用背靠东鱼河的优势,抓住堤岸经济林建设所带来的机遇,在村内构建农业公园观光项目,发展热带植物观光科普、无公害蔬果采摘、儿童乐园、水上公园、东鱼河漂等旅游服务项目。正式对外运营后预计可实现年收益1000余万元,村民入股分红所得将是传统农作物收入的10倍有余。按照村级占股20%计算,村集体年可增加集体经济收入200余万元。

鱼台利用河流堤岸 种植经济林达7500亩

多读一点

近年来,鱼城镇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发展堤岸观光经济林,优先推广种植桃树,合理种植其它经济树种,进一步提高了堤地使用效益。目前,近400万元堤岸经济林承包费均如数缴纳至镇村账镇管账户,预计承包户年可增加收入3万余元。同时,借助举办桃花节的契机,将杨邵万亩桃花源、百府植物生态园、马莪东珠农业公园、鱼城文庙、乔庄百年古槐、惠河、东鱼河湿地连为一体,以花为媒、以节会友,打响“游古镇、赏桃花、结好缘”的旅游文化品牌。

鱼台县内有大小河流17条,河道总长度约263公里,总堤防长度440.58公里,可种植堤防总长度约410公里。自2018年起,鱼台县将发展堤岸经济林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工作之一,目前大部分河道已治理完毕,堤岸也基本平整好。2018年,王庙、罗屯、李阁、清河、鱼城5镇已经率先在惠河、东鱼河、东沟河部分堤岸及老万福河部分堤岸区域种植了桃、梨、无花果、核桃、枣等经济林,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景观效益。目前,鱼台利用河流堤岸种植经济林总面积达到7500亩。

新闻推荐

他是水利人,也是“活地图”

每年的冬天和春天,是鱼台县唐马镇水利站技术员王心堂最忙的时候,65岁的他像青年人一样扛上三脚架、水准仪、塔尺等工具,...

鱼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鱼台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