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好家风,数十载照料8位长寿老人 马金娥:做人要对得起良心
本报记者 万德龙
她是一位孝顺的媳妇,尽管身患多种疾病,却忍着病痛,先后照顾着奶奶、公公、婆婆、母亲、丈夫的3个姑姑和三叔共8位老人。面对许多村民夸奖时,她总是笑着说:“做人要对得起良心。”这一句简单的话,就是年过六旬的鱼台县清河镇田庄村村民马金娥过往四十多年的真实写照。
四十年如一日 她用行动诠释“孝顺”
1975年,马金娥嫁到姚家,那时家里还很穷,住着3间“土里围”,马金娥和丈夫住西间,奶奶和三叔姚树良住东间。姚树良18岁时因病瘫痪在床,马金娥嫁到姚家后,照顾三叔的重担从此落在她的身上。
三叔姚树良下肢瘫痪,常年卧床不起,吃喝拉撒全在床上。马金娥却从不抱怨,为了防止三叔得褥疮,马金娥给他特制了上下两层的床,下铺用来休息,上面除铺上厚厚的垫子外,冬天再铺上5层褥子,上铺则拴上一根粗绳子,让三叔定时拉紧绳子锻炼身体。在马金娥的精心照顾下,80多岁高龄的三叔从未得过褥疮。
为了三叔姚树良的健康,马金娥精心调配膳食,一天三顿饭不重样,保证每天两个鸡蛋,且要有荤菜。知道三叔爱吃水饺和包子,她便提前包了水饺、蒸了包子放进冰箱,让三叔一周有5天能吃上包子或水饺。三叔有时想吃鸽子或乌鱼,马金娥就骑车到近30里路远的县城去买。三叔不喝隔夜开水,马金娥每天早上都烧好开水,将三叔的暖壶灌满。就这样,马金娥坚持了40余年,始终让三叔顺心顺意。她说:“孝顺孝顺,对老人不能只是孝敬,最重要的是顺着,让他顺心。”
2014年底的一天晚上,下了场罕见的大雪,三叔突然发高烧,情况紧急,马金娥立即打通村卫生室的电话,得知卫生室大夫去外地学习没有回来。看着因高烧昏迷的三叔,她毅然推出地排车,费尽全身力气,把三叔背到车上。怕冻伤老人,她又为他裹上两床被子,再用绳子把老人固定好,自己拖着伤寒腿,一瘸一拐地拉着三叔赶往镇医院。天黑路滑,寒风刺骨,她每走一步都无比艰难,特别是在上岗爬坡的时候,怕老人失去平衡,她都是跪在地上,一点一点的往前挪。肩膀被绳子勒得肿疼,棉裤腿也磨透了,膝盖都磨出了血,风一吹钻心的疼,她依然咬着牙坚持,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三叔的命就在自己手上,早到医院治疗就能保住了他的命。经过两个小时的拼命努力,终于出现在医院的大门口,而马金娥却瘫坐在雪地上昏迷了过去。“三叔什么财产也没有,别人不明白俺是为了啥,有人还说俺傻。”马金娥说,“因为三叔是俺家的亲人。”
照顾老人吃饭
屋里笑声不断,每天做完家务就陪老人们聊天
每天早晨五点起床,到各个房间端屎倒尿,收拾卫生后烧开水、做早饭,再伺候老人吃饭,每天晚上十一点之前没上过床……这就是马金娥日复一日的生活,四十多年来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
因为人好心细有耐心,马金娥与老伴双方的老人都会隔三差五的到她家里住上一段时间。“姑姑们都很孝顺,想陪着奶奶一块住,那时家里有三间房、三张床,住了5个老人,晚上我只能到外面借住。马金娥每天做完家务,就陪着老人们聊天,屋子里笑声不断。”丈夫姚辉旭说,老人们都喜欢他家的氛围,住着也舒心。“家里老人多了,热闹了,只是有点挤,走路都人碰人,有时连站脚的地方都没有。串门的邻居还打了个比方,说我家是开了敬老院。”姚辉旭告诉记者,从那时起,马金娥被村民们称为“敬老院院长”。
由于伺候的老人们饮食习惯不同,往往一顿饭要做三四次。村里人看到马金娥的辛苦,曾经劝她,自己的父母、公婆,养就养了,三叔、姑姑,没义务养,而且一住就住好几个月,就像开了个敬老院。“这些事我已经习惯了,并不觉得太累。”马金娥说,“俺伺候老人是福,每个人都会老,以后孩子们也会这样照顾我们的。”如今,马金娥的奶奶、公公、姑姑们和三叔姚树良都已去世,婆婆99岁,母亲96岁,都需要人照顾。在一个不大的农家小院,婆婆住西屋,母亲住东屋,自己和丈夫住配房,马金娥每天依然蹒跚着洗衣、做饭、陪老人聊天。
家风代代相传,孝顺老人的观念在心里扎了根
“说起马金娥的孝顺,村里人没有不竖大拇指的。我小时候就经常见她给三叔端好饭菜,然后自己一边吃着馒头和大葱,一边匆匆下地干活。”清河镇田庄村45岁的党支部书记姚合顺说。
马金娥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在了照顾老人上,因为牵挂老人,她很少出远门。女儿嫁到了济宁,她只去过两次,但她无怨无悔:“孩子们想俺了,可以来家里。俺最清楚老人们想啥、喜欢啥,不放心别人照看。”马金娥总是记着老人们的生活习惯,比如婆婆不吃面条、不喝稀粥,三叔不吃剩饭、不喝隔夜的开水……精心照顾老人、做好每个细节,她继续当着一个合格的“敬老院院长”。
谈起她如此无怨无悔付出的原因,马金娥告诉记者,当年自己的母亲也像她一样,精心照顾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用实际行动深深地影响着她。马金娥说,母亲经常教育她:“做人最重要的就是孝顺,如果连自己的老人都不孝顺,那就枉为人了。”她把母亲的话牢记在心,把父母孝顺老人的行为看在眼里,孝顺老人的观念就在心里扎了根。
马金娥先后照顾的8位老人中,除了高寿健在的婆婆和母亲,丈夫的爷爷享年84岁,丈夫的奶奶享年97岁,大姑享年92岁,二姑享年84岁,三姑享年82岁,瘫痪在床的三叔享年84岁。马金娥婆家和娘家老人们的长寿,正是源于两家人“孝老爱亲”的家风和整个大家庭的相亲相爱。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徐斐本报通讯员赵合作魏庄村是鱼台县老砦镇西北的一个小村,徐信良是村里农家书屋的管理员。平时早晨8点,老徐会...
鱼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鱼台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