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杞柳编出大产业
□本报记者赵德鑫吕光社
本报通讯员乔志宇
一根柳条可以创造多少价值?在鱼台县清河镇,一件件杞柳编织而成的工艺产品,编出了村民家里的新电器、编出了村边停放的汽车、更编出了价值6亿多元的产业。
5月23日,当记者来到鱼台县清河镇王台村王忠合老人家时,70岁的老人正在自家院里编着柳编圆塔。“这个按件算钱,编好一件可以挣五块钱,一天多的话能编出20个。”老人笑呵呵地告诉记者,编制好的杞柳交给当地的加工企业后,一天可以挣到100元,不仅自己吃喝不愁,还能给孙子一些零花钱。
“这是我们村里的一门老手艺,从过去生产队的时候村民们就在农闲时制作柳编制品。后来村里建起了专门的柳编加工厂,给大伙培训了之后,家家户户都开始弄起了柳编。”王台村党支部书记王友君介绍。目前,王台村已形成了从种植到编织到深加工的产业链,通过村集体+公司+农户的形式,保障好农户的利益。
“今年春节,加工厂统一发下来工钱,数百位村民领到了200万元的工钱。”今年73岁的村民王忠朋对于今年春节的热闹景象印象深刻,“这些年,正是得益于编杞柳的收入,村里家家户户都盖起来了至少两层高的小楼,1400多人的村里就有100多辆私家车。”王忠朋自豪地告诉记者,这几年家里不仅空调、冰箱、电视机都置办齐全,还给在城里买房的儿子赞助了几万块钱。
农忙不误事,农闲有活干,村民们积极参与到杞柳产业中来。据王友君介绍,村里的年轻人现在很少去外地打工,为当地的柳编加工厂收购柳条成为不少年轻人的选择。“地里种的杞柳,一年一亩地可以产六七千斤柳条,市场价可以卖到每斤1元钱,算起来一亩地一年下来能挣6000元。”王友君告诉记者,年纪大一些的老人在家编织柳编,一个月也能挣近3000块钱。
“清河镇目前有5万亩土地,大多数种植了杞柳,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据清河镇政府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清河镇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在从事与杞柳产业相关的工作。鱼台县建立了以清河镇为核心的杞柳产业示范区,杞柳加工企业已有30余家,带动从业人员2万多人,杞柳工艺产品达200多个系列近千个品种,产值达6亿多元。
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鱼台县以市场为导向,创新发展机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杞柳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对今年新建300亩以上集中连片的现代化、标准化杞柳产业园的实施主体,鱼台县将一次性给予奖励15万元,每增加100亩,再增加奖励5万元。对年内投资2000万元以上建设现代化、标准化杞柳加工厂区的实施主体,一次性给予奖励30万元,每增加1000万元,再增加奖励10万元。重点扶持创新柳编加工企业,实现年内生产50万件、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实施主体,一次性给予奖励20万元。
“今后,我们将改变生产、营销理念,拓展符合现代市场需求的新型柳编工艺品,做好杞柳制品深加工,提升杞柳制品特别是杞柳工艺品的价值。”济宁金筑工贸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勇峰表示。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孙逊5月13日上午,鱼台县孝贤广场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货牛网”上线暨2018中国鱼台首届农村电商供采博览会开...
鱼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鱼台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