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台90后小伙爱上毛木耳种植 毕业回乡专研技术,带领乡亲闯出致富路
王振男检验毛木耳种植条件。本报见习记者唐首政通讯员乔志宇
出生于木耳之家的王振男,因从小就对木耳种植产生了浓厚兴趣,毕业后他毅然放弃大城市的优越生活回到家乡鱼台县,在父辈创建的食用菌生产基地负责木耳种植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多年来,他带领群众发展木耳产业,闯出了一条致富之路,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能人。
90后小伙心怀梦想
专研技术促发展
山东天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经理王振男虽年纪不大,却是远近闻名的致富能人。对毛木耳种植、加工、销售等颇有研究。“从我记事起,家里就种毛木耳,我也经常帮忙,对木耳的种植生产过程很感兴趣,毕了业考到济宁农校蔬菜专业,学习食用菌的种植技术,想着把家里的产业做大。”王振男介绍,2010年毕业后,家里的木耳种植产业已是鱼台县振南毛木耳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形式,为了将这个产业做成品牌推广,他花了近1年的时间学习、考察了福建漳州等地种植大棚毛木耳的领先技术,在父辈创建的食用菌生产基地负责木耳种植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为提高木耳产量,他不断钻研和尝试种植技术,成功创建了“墙式立体种植木耳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10倍。此技术的应用使鲜木耳亩产一举突破40吨,在全国首创亩单产产值13万元、纯收入6万元的佳绩。
他还创制了木耳自动微喷水系统,自创了“菌袋提前打眼技术”,菌袋培养成功率达99%以上,这三项技术模式,经山东省农业厅、省农科院、省食用菌协会多次组织专家考察,被专家鉴定为“全国首创”,誉为“振南模式”在全省、全国推广。
几年来,在王振男的带领下,合作社毛木耳园区标准化生产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建设了鲁西南地区第一家集约化毛木耳菌包生产培育工厂、第一个毛木耳原种培育室,结束了鲁西南地区没有毛木耳原种培育室,菌包生产工厂的历史。
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
带领乡亲脱贫致富
为加快树立品牌,王振男在木耳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又成立了天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同时为产品注册了“王天晴”牌商标,树立了“王天晴”牌食用菌产品良好的社会形象。“毛木耳深加工,既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分散了种植户的生产风险,又延伸了农业产业链。”王振男介绍,通过借助鱼台盛产毛木耳的有利条件,深加工生产毛木耳面条、毛木耳酱菜等产品,现在销往上海、广州、南京等大中城市,年销售额在3000万元以上。
近年来,王振男带领的技术团队,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千方百计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我们按照‘以小农户形成大规模、建设产业链、扩大扶持覆盖面\’的发展思路,从2012年至今,带动了2000余户村民从事毛木耳大棚种植,带动72户贫困户成功脱贫。”王振男说,从2013年起,合作社开展了毛木耳产业扶贫模式,合作社与农户土地的链接,让合作社与农户在土地的流转中直接对接,合作社承包贫困户土地,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两个帮扶,即优先安排贫困户人员到菌包工厂就业和支持贫困户种植毛木耳大棚,通过优先安排贫困户就业保障其工资性收入。
据了解,2014年振南木耳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社,还被山东省食用菌协会命名为“山东省小蘑菇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山东省食用菌行业优秀企业”;王振男2012当选鱼台县第十四次党代会代表,先后被授予“济宁市乡村之星”“全市农村六大重点工程建设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新闻推荐
餐饮油烟治理涉及面广,业态复杂,业户应付能力强。为打赢这一攻坚战,鱼台县城管局出台治理方案,多管齐下,出重拳,全力打赢餐饮油...
鱼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鱼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