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谱写鱼台和谐发展新篇章

济宁日报 2018-01-02 10:19 大字

本报通讯员缪学振赵合作

昔日的废弃坑塘,被一个个花香四溢、池水清澈见底的荷塘所取代;392个行政村实现了“村级文化大院”“村级文化广场”和“农家书屋”全覆盖;姑娘出嫁不要一分彩礼钱,村民人人争上“四德榜”……2017年,鱼台县坚持以协调发展为主线,不断推进城乡建设一体化工作,大力加强城乡文化基础设施、村级文化综合服务中心和文化服务、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稳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引导村民树立移风易俗新风尚,让城乡居民尽享全县发展的新成果。

“俺才一年没回来,村里变化真是太大啦!”一直在外打工的陶新照是老砦镇许楼村人,一年没有回家的他,看到村里以前的垃圾坑和废弃坑塘现在已成为风景优美、村民休憩娱乐的好去处,感到非常惊讶。“记得俺上次回来的时候,村里正在清理坑塘、整治岸坡、疏通渠道、种树栽藕,现在村里广场也扩建好了,互助敬老院也盖起来了,每天晚上村民能在广场上散步、跳舞、健身……家里环境这么好,俺这趟回来都不想走了。”

近年来,鱼台县坚持城乡协调发展、点面结合、“精品化”培育和“普惠式”建设并驾齐驱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产业生态、环境优美、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的建设目标,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城乡环卫一体化和特色小镇建设,不断缩短城乡发展差距,让城乡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提升群众满意度、幸福感,促进社会和谐。

生态搭台,文化唱戏。日前,在清河镇清河村文化广场文化惠民演出现场,鱼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夏元荣、豫剧表演艺术家肖文蓉等艺术家轮番登场,分别表演了湖滨大鼓、坠子、山东琴书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让村民不出家门就能享受到一道道精美的文化盛宴。

“无论在城镇,还是乡村,人群在哪里,文化活动就开展到哪里。”鱼台县文广新局局长王军说。据他介绍,2017年以来,该县围绕“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推进村级文化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积极搭建百姓大舞台,引导广大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村级文化综合服务中心353个,开展送戏下乡演出320场、送电影下乡3200余场,举办各类“万场演出惠民生”活动90余场次,开展各类文化艺术培训50余场,组建各类文艺队伍700余支,既丰富了城乡群众的文化生活、调动了全县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也促使文化惠民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在文化广场上开展广场舞比赛、文艺下乡汇演,在镇村文化站大院里敲起锣鼓、跳起欢快舞蹈,在农家书屋里读书看报,翻阅资料……已成为鱼台县农村群众的生活常态,一幅幅温馨和谐的画面,是鱼台县为群众献上的一道道美味十足的“文化大餐”。而在广场上建设的村务公开栏、善行义举四德榜、文明公约等,也让村民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教育,聚集了社会正能量,提振了村民的“精气神”。

“我们俩从认识到现在已经三年多了,感情非常好,结婚有没有彩礼并不重要。”在李阁镇表彰“不要彩礼的好媳妇”的现场,2017年6月份从金乡县化雨镇嫁到鱼台县李阁镇的好媳妇刘悦高兴地说,“我和老公目前工作比较稳定,两人婚后努力一起挣钱,把小日子过好,这要比彩礼钱重要得多。”这些变化得益于鱼台县全力推进移风易俗工程。

该县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在婚丧嫁娶方面的积极引导作用,实现行政村红白理事会全覆盖,推动移风易俗,促进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树立文明、节俭的婚丧新风。建立完善“善行义举四德榜”电子数据库,组织开展家训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村居主题活动,广泛开展“济宁好人”“孝贤人物”等具有鱼台品牌效应的先进典型评选工作,持续打造孝贤文化品牌,有效推动了全县精神文明建设。2017年上半年,该县在全省电话调查名次上升了36个位次。截至目前,全县392个行政村、80所中小学校、9家企业、40个机关单位建立了“善行义举四德榜”网络平台,区域总数覆盖率为90%,上报“济宁好人”线索5000余条,清河镇田庄村村民马金娥获评2017年度“山东好人”。

在如今的鱼台县,一座座环境优美、乡风文明的村庄,一处处节点景观如优美画卷徐徐展开,一个个村落净起来、雅起来、美起来,一股股文明新风扑面而来,一幕幕感人画卷尽展孝贤故里风采,谱写着宜业宜居宜游宜学新鱼台和谐发展的新篇章。

新闻推荐

各县(市、区)均建成一处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 全市妇女儿童健康更有保障

本报讯随着全面二孩政策实施,高龄孕产妇比例增高,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救治任务进一步加重。为保障妇女儿童生命健康,提升人口素质,济宁市将妇幼健康服务提升工程纳入2017年市政府为民办十件实事。截至...

鱼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鱼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