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乡医李家立:身体障碍不是负担,而是治病救人的动力一个人的“医院”,17年的坚守

济南日报 2017-02-28 09:49 大字
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刘伟栋通讯员吴宝防郭小伟他腿脚不灵便,却以坚强的意志在平凡的乡医路上工作了17年,以超乎常人的毅力为全村900多口人认真做好医疗保健工作,他就是鱼台县2016年十大最美乡医李家立。走进李家立所在的张黄镇张集村卫生室,干净整洁的环境让人感到放松、舒适。给病人看病时,李家立淡定、随和,很难让人想象到他是一个行动不便的人,隐约中让人感到他身上有一种倔强、一种执着。

菏泽少年离家出走

嘉祥民警助其回家菏泽一少年因和家人吵架离家出走,只身来到济宁,在花光了所带的路费后,徒步沿公路流浪。嘉祥县交警大队执勤民警获悉情况后,立即与该少年家人取得联系,使其顺利返回家中。

2月21日11时30分左右,嘉祥县交警大队民警在一处国道检查点执勤时,发现一名少年独自沿公路边行走。看到民警后,该少年在距离执勤点不远处停下,民警遂上前询问情况,该少年却说,“走路累了,歇一歇”。通过观察,民警发现少年头发蓬乱、神色憔悴,像是在外流浪多日,民警凭直觉感到,该少年肯定有“故事”。

随后,执勤民警将少年领到执勤点,向其提供了开水和饭菜,一顿狼吞虎咽后,少年向民警说出了实情。原来,该少年叫小郑,今年15岁,家住菏泽市农村。半个月前,小郑因家庭琐事与家人闹了矛盾,一气之下离家外出。小郑乘车来到了嘉祥,经过几天漫无目的的游荡后,小郑开始想回家,但又不愿与家人联系,由于身上携带的路费已经花光,他只好沿公路步行回家。了解情况后,民警及时电话告知了小郑的家人,其家人于当日下午赶到嘉祥,将小郑接回。

(本报记者陈珍通讯员孟祥平)常常夜里被叫醒六七次,病人康复是最大安慰今年38岁的李家立,一岁多时得了小儿麻痹症,自幼深受病痛折磨的他,从小就立志当一名医生。卫校毕业后,他于2000年开设了卫生室,从此开始了他忙碌的乡医生涯。“每天很少有空闲出来的时间。”对于李家立来说,往往这边刚忙完手头上的活,那边便又有村民等候就诊。村里一位大爷的老伴得了脑血栓,瘫痪在床一年多,由于长时间躺着得了严重的褥疮,李家立便经常来给她处理伤口,包扎上药,并且分文不收。“我每天六点多就来到卫生室,一直忙到很晚才下班,夜里还经常因为危急病人出诊。”李家立告诉记者,如果遇到下雨、下雪天,对他则更是考验。有一年冬天下起了鹅毛大雪,西北风刮着,村里的病号较多,一夜中,李家立被喊醒了7次。他背着药箱,一瘸一拐地走在泥泞的路上,回来后打着冷战才躺下,还没有暖和过来,又被人叫走。这些对行动不便的李家立早已是家常便饭,但他却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和辛苦。“能在农村这个最基层医疗机构为全体村民服务,我觉得光荣。当病人处于高度昏迷情况下,因自己快速正当的处理,使病人转危为安的时候,自己内心感到莫大的荣誉感,比挣千万现金都感到高兴,所以也打消了打退堂鼓的念头,这是所有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李家立说。

建起90多人的微信群,看病问药更方便工作中,李家立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从不把身体障碍作为一种负担,被当地乡亲称为“张黄的张海迪”。作为乡村医生,除了承担基本医疗任务外,更是农村居民身体遇到突发状况的第一施救人,特别是留守儿童和老人多的村子。17年来,李家立不论刮风下雨,只要百姓有所求,他都克服一切困难,让他们得到医疗服务。有病号不能前来的,他就亲自登门到病人家中去,特别是冬天雨雪天时,他的腿冻得麻木、没有知觉了,摔倒的次数多的更是数都数不清。

最近,李家立又利用新媒体在村里建起了90多人的微信群,与村民们沟通交流工作更加便利和高效。“没有微信群的时候,各种通知通过电话、喇叭下达,耗费时间。自从建起微信群可省事儿多了,编辑一条信息发出去,所有村民全部通知到,效率大大提高了。特别是年龄大的村民,有时候电话通知后,他们转头可能又记不清时间了,现在只要拿出手机翻看一下便可。”李家立说。

随着近几年来的医改,乡医不再是单纯的治疗头疼脑热。农村基本公共卫生的开展,使得乡医不仅负责辖区村民的治病,还要承担起妇幼保健、传染病防治、计划免疫以及农村合作医疗等工作。每项工作李家立都认真完成,做到细致入微。凭着对工作的热情,对村民的热爱,李家立克服身体障碍,17年如一日,栉风沐雨,无怨无悔,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着一名乡村医生的信念和人生价值。

八旬老人走失,民警及时救助近日,南张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称,金宇汽配城往凤凰台去的小路上,一名老太太找不到家了。接警后,值班民警立即赶往现场救助。

到达现场后,民警发现一名80多岁的老人,并试图和其进行交流。由于老人年纪偏大,怎么也说不清自己的姓名和家庭地址,但民警从其言语间还是听到了几个名字。随后,民警通过户籍系统查到庄某是老人的儿子,并与其取得了联系,将老人带至金宇汽配城。得到消息后,老人的家人随后赶到将老人接回家中。

(通讯员范贵元杜辉勤)李家立为村民看病

新闻推荐

她的忍让没换来丈夫的忏悔 让受害者远离家庭暴力,济宁首发人身安全保护令

遭遇家庭暴力别忍着,咱有“保护伞”(资料图)。本报济宁1月日讯(记者范少伟通讯员马海滨)鱼台的王女士多次遭受家庭暴力,她的忍让没换来丈夫的忏悔。鱼台县人民法院日前发出...

鱼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鱼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