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合作社为贫困户免费提供菇棚,共同致富 每棚平均纯收益5万元

济南日报 2016-08-26 15:46 大字

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刘伟栋万德龙通讯员姜潘峰闫琳琳昨日,记者在鱼台县王庙镇大奚村昌建食用菌种植合作社看到,随着鱼台县木耳种植规模的迅速扩大,新引进的高压除尘锅炉不仅解决了过去一户多炉的环保压力,还使得毛木耳的产量和收入翻倍;免费外包菇棚种植的模式,也让村民们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如今,一个标准木耳大棚最高纯收益可达7.5万元,最低也在3万元,让黑木耳真正成为了百姓致富“黑金子”。

菇棚外包,帮助1000多人就业“几年前,俺家还是村里的贫困户,一年干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自从包了菇棚以后,现在不仅脱掉了贫困的帽子,日常用的家电也都备齐了。”大奚村村民马先生说。

鱼台县昌健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一直从事毛木耳、黑木耳、平菇、秀珍菇等食用菌种植及菌种的繁育、研发。合作社拥有大棚350个,每年种植各类食用菌1500万袋,产值3500万元。每年可以带动周边村1000多人就业,产品远销福建、云南、四川、广东、广西等地。合作社负责人马汉友告诉记者,为实现***政策,合作社逐步将菇棚外包给贫困户,并教授他们种植技术,帮助他们销售木耳。如今,他们园区内共有大棚百余个,其中30余个已经免费外包给了贫困户。

马汉友掰着指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新建一个标准木耳大棚大约在2.8万元,可种植5万袋木耳,每袋成本为1.2元,总投资为8.8万元。当年11月份开始装袋入棚,次年4月份开始采收,整个生长期内可采收四至七茬。一个标准木耳大棚最高纯收益达7.5万元,最低也在3万元,平均纯收益5万元左右。

产业链形成,带动大批农户脱贫“传统毛木耳生产往往以家庭生产模式为主,市场分散,产业规模小,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如今,农户想种植毛木耳,只要是从马汉友那里进购菌包,就能免费使用大棚。“村民承包一个占地1亩的大棚需要5万元成本,自建1亩地的大棚则需要8万元。”王庙镇东高村村民赵大姐租赁了马汉友的两个大棚,她说:“一个棚一年能收入四五万块钱,比种地强多了。”

2015年,合作社建成230亩毛木耳高效种植示范园,毛木耳菌种繁育已达到200余万袋,形成了制种、原材料加工、菌包生产及成品菜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条。实现了“菌包生产企业+示范基地+种植农户”这样一个新的生产模式,提高了种植户抵御风险的能力,也带动了一大批农户脱贫致富。

马汉友告诉记者,预计今年将建成一处标准化毛木耳菌种繁殖中心,设计生产规模达到年生产标准化毛木耳菌种500万袋,黑木耳菌包200万袋,年产值将达2000余万元。未来,还将继续扩大产业规模,变废为宝,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和高效循环农业,使种植品种多样化,菌包生产自动化,成品销售网格化,成立现代农业合作联盟,使鱼台毛木耳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晾晒中的木耳

新闻推荐

铺就发展“绿色通道”

本报鱼台讯(通讯员赵磊李建华侯鹏辉)“自从加入了‘中小企业信用联盟\’,县信用联社及时给我们授信500万元,并支持流动资金贷款1000万元,解决了...

鱼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鱼台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