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堵”与“疏”变奏曲

济宁晚报 2016-06-11 07:03 大字

——鱼台秸秆禁烧一线见闻
■本报通讯员赵磊吴宝防

三夏时节,行走在鱼台县的乡村田间,只见麦浪滚滚,机声隆隆,广大干部正忙着帮助农民抢收庄稼;秸秆禁烧宣传车辆来回穿梭,蓝天映衬下的平畴沃野,处处呈现出一派丰收祥和的田园景象。

宣传解疑释惑赢民心

“露天燃烧秸秆属于违法行为,除给予经济处罚处,情节严重的还将严肃追究其刑事责任……”6月3日,在唐马镇唐马村伴着高音喇叭的声音,几辆秸秆禁烧宣传车,依次从村委会门前的公路上驶过。“宣传员刘耀中告诉俺,焚烧秸秆既不能肥田,还会引起土壤板结,对大气环境、行车安全,甚至输电线路等造成危害。”村民闫庆超说,从五月下旬开始,村里的大喇叭就天天广播秸秆禁烧的重要意义和秸秆还田的好处,俺都记在心里了。现在,可舍不得烧掉这些既能提高土壤透气性,又能提升肥力的宝贝啦!”

鱼台县高度重视秆秸禁烧宣传工作,依托驻村联户、“三见面”、“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把机关干部下派到各村居,分片包干,分包到户,挨家挨户宣讲政策,使广大村民充分了解秆秸禁烧工作的重要性;采取出动宣传车、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制作彩旗、发放公开信等形式,把秆秸禁烧宣传工作做到田间地头、农户家中。目前,全县已出动各类宣传车600多辆次,悬挂横幅4100余幅,张贴标语、通告3.5万份,为秸秆禁烧工作营造了浓厚氛围。

秸秆打捆麦茬还田

6月5日,在张黄镇袁洼村,笔者看到大田地里,两台打捆机将粉碎的秸秆捡拾、打捆,原本散落的秸秆顿时变成了结实的麦秸捆,而后运到镇里指定的收储点。“县镇政府给农机手打捆每亩30元补贴,打捆捡拾后,由农机手或村民以每捆1元的价格运到镇里的秸秆收储点,秸秆收储点对收集的秸秆进行压包处理,适时集中销售给长青生物质电厂。”村干部袁成凯介绍说。“现在的政策真是没得说,政府一心为民,让村民不用动手、不用花钱,秸秆也有了出路,俺们再也不用为怎么处理秸秆发愁啦!”村民袁小涛高兴地说。

而在李阁镇农场,种粮大户闫领介正驾驶着一台雷沃谷神GE70联合收割机在田地里作业,成片的小麦瞬间被一分为二,籽粒部分汇集到粮仓、秸秆部分被粉碎后平铺在麦地中间。“秸杆被打碎还田后,就不用花气力再去处理了。况且,还田的秸秆还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和透气度。”闫领介说,“他种植了3000多亩地,2010年以来,一直采用“秸秆还田”的方式,这样既避免了焚烧污染,又提高了秸秆利用率。”

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县已有200余台套打捆机械、403台套粉碎机械,加上调进的农业机械200余台套,基本满足了秸秆打捆和粉碎还田工作需要。

疏堵结合构建防护网

6月6日晚上10点,走进村道旁标识着“张黄镇梁岗村秸秆禁烧监测点”的帐篷边,看到镇党委副书记于翔与其他3名工作人员正在值班。“为做好秸秆禁烧,我们出去多辆宣传车不定时绕全镇开展宣传,还实行了24小时轮流值班制度,镇村干部随时巡逻在田间。”于翔告诉笔者。

这是鱼台县开展全面秸秆禁烧工作的真实写照。今年鱼台县小麦收获面积34万多亩,为打好秸秆禁烧攻坚战,县里继续实行了县级领导与县直部门包镇街、镇街干部包村包片、村干部包地块的包保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将任务、责任分解到具体单位和责任人,层层压实禁烧责任,确保了各项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措施落实到位。完善“镇街为主、村落实、组管户、户联防”的禁烧工作网络,动员3800余名市县驻村帮扶干部、镇街全体干部、村党员干部等,下沉到网格中,明确各网格责任人,在禁烧期间实行24小时驻守、值班、巡查和看管,秸秆禁烧工作不完成,人员不撤回。同时,组织6个巡逻队进行全天候、大范围、高频率、高强度监督巡查,拿出“谁烧罚谁,烧谁罚谁”的严厉势头,对发现的秸秆焚烧事件,发现一起、制止一起、处理一起。

新闻推荐

点击查看原图今年以来鱼台县加大城区道路改造提升力度

点击查看原图今年以来,鱼台县加大城区道路改造提升力度,通过对沿街建筑、市政设施、街头绿地、停车场和公厕的建设等要素进行改造,拓展了城市公共...

鱼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鱼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