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电商,做足线下功夫很重要
时下,农资电商整合线下经销商和农民,通过“接地气”服务,促进线上销售,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共识。
近日,记者对几个比较火的电商线下服务模式进行了调查,发现通过对农民、对传统经销商进行跟进服务和培训,成为新时期助推农资电商发展的好办法。
定期培训,“田哥田姐”成了电商线下农技服务主力军
在鱼台县,一家农资电商企业通过培训“田哥田姐”,让农民享受到“互联网+”的服务。“我们通过与国内一家知名农资电商企业平台合作,建设了农资O2O、农村物流和农产品销售平台。每年定期对农民进行培训和服务,让职业农民站在了电商发展的最前沿。”济宁鲁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徐东说。
今年3月份,鱼台县鱼城镇西洪村村民徐玉玲家里的大蒜生病了,蒜叶发黄。种植大蒜是徐玉玲一家的主要收入来源,大蒜生病后,徐玉玲想到了村里的“田哥”刘传海。
刘传海来到徐玉玲家的蒜田里,拍了几张照片,通过手机APP传到电商企业平台,平台的农业专家很快把诊断结果和防治方法反馈给徐玉玲。“俺虽然不会上网,但是有了‘田哥\’,也能享受互联网的便利了。”徐玉玲说。
“氮磷钾含量各15%的硫酸钾复合肥,市场价格140元左右,在网上购买才120元,质量也有保证。”刘传海说。农资电商销售采取厂家直接供货,具有价格优势,加上客户可以公开评价使用效果,倒逼企业更加注重农资的质量。
徐东坚信农资+互联网的销售方式一定会被农民接受。平台开始在各个村里招募会上网的种植能手或种植大户,先培训电商知识和农业技术,再让“田哥田姐”帮助农民如何在网上购买农资。
“‘田哥田姐\’没有工资,也没有提成,仅有一年500元左右的误工补贴。他们通过公司的培训,学会了科学种田,还能帮助村民网上购物,他们其实是服务村民的志愿者。”徐东说,农资+互联网的销售方式的关键是村民购买农资后的技术服务,有了“田哥田姐”,不仅让不会上网的村民网上购物,还补齐了农资电商技术服务的短板。
优化传统模式,经销商变身农民种田节本增收好帮手
在嘉祥县疃里狄家村,农民狄宣曾于2013年创建“幸福河家庭农场”,流转土地600余亩,主要从事小麦、玉米等粮食农作物种植。
然而,经过三年多的发展,狄宣曾发现农资价格普遍偏高,影响了他的收入。他从农资经销商处了解到,云农场上农资价格比市场低20%—40%,于是开始了他的“触网”之旅。
2014年,狄宣曾在云农场一次性买了300亩地的玉米种和肥料,价格比市场要便宜不少,但是效果不大折扣。当年,狄宣曾的玉米每亩平均增产60斤。“看到实际效果后,附近的村民纷纷找我帮他们在网上订购小麦种和小麦底肥。”狄宣曾说,一亩玉米比过去多赚150元,主要得益于网上价格实惠,肥料的效果好。
狄宣曾介绍,他从网上购买的肥料是由嘉祥县云农场村级服务站站长张建华给运到家里的。
张建华介绍,前年他加入云农场村级服务站,村级服务站采取了两种服务模式,即会操作电脑和手机下单的农户可以自己下单;不会电脑和手机上网的农户则可直接到村级服务站由他帮忙购买种子、农药、化肥,这两种方式均可送货到家。网上购肥使得每袋化肥比到传统化肥代销点购买便宜近20%—40%。
如今,张建华的村级服务站辐射全村90%村民,服务3000多名农户,网上交易达两万多次,销售化肥1500吨、小麦种50多吨,为农户节省近百万元。
新闻推荐
农村大众报鱼台讯(通讯员姜潘峰赵静)“有了困难找党员,巷长来了好办事。”这是笔者在鱼台县谷亭街道李庄村听到最多的话。每逢下大雨,李庄村村民李平和家里的电路就经常跳闸,邻...
鱼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鱼台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