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鱼台“毛木耳” 脱贫“大产业”

济宁晚报 2016-04-08 07:07 大字

本报鱼台讯(通讯员赵磊梁丰凯)“几年前,俺还是村里的贫困户,一年干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更别说给家里添些家具啦!现在不仅脱掉了贫困的帽子,日常用的家电也都备齐了。”近日,在鱼台县王庙镇大奚村村民张会亭笑呵呵地对笔者说,木耳种植让他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鱼台县有多年种植毛木耳的习惯,开始是一家一户,零散种植,没有形成产业规模。县里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把毛木耳种植作为立县富民的支柱产业和扶贫的扎根产业来推进,不断增强“造血”功能,实现持续增收。据县扶贫办主任骆松涛介绍,今年要确保完成10117人减贫任务,扶贫攻坚任务艰巨,但通过近年的产业扶贫证明,只要把毛木耳产业做大做强,群众脱贫致富就有希望。他掰着指头算了一笔账:新建一个标准木耳大棚大约在2.8万元,可种植5万袋木耳,每袋成本为1.2元,总投资为8.8万元。当年11月份开始装袋入棚,次年4月份开始采收。整个生长期内可采收七茬,一般收四茬。一个标准木耳大棚最高纯收益达7.5万元,最低也在3万元,平均纯收益5万元左右。

找到了***产业,鱼台县坚持“健康、营养、绿色、发展药食同源产品”的发展理念,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出台配套扶持措施,加快推进毛木耳产业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园区化步伐,大幅提高毛木耳产业在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和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实现毛木耳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传统毛木耳生产往往以家庭生产模式为主,市场分散,产业规模小,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小。”振南木耳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向阳说,在县镇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他注册了专业合作社,采取“菌种场+基地+农户”的模式,利用本地丰富的棉籽壳、玉米芯等农副产品下脚料为菌种原料,年生产500万菌种统一供给社员,带动并发展食用菌种植农户300余户,年创利5000多万元。

目前,鱼台县毛木耳种植面积已达6500余亩,种植户6000余户,栽培袋达3.5亿袋,年产毛木耳及食用菌鲜品35.8万吨,年产值10亿元。

新闻推荐

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创建生态旅游品牌

——访鱼台县委副书记、县长宫振华■本报记者徐斐本报通讯员李春伟乔志宇“旅游产业的发展,既需要以深厚的历史文化为底蕴,也需要丰富...

鱼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鱼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