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俺村里的生活 可不比城里差

济南日报 2015-10-08 19:51 大字

■见习记者刘伟栋通讯员乔志宇姜潘峰“道路上没有垃圾、村里村外干净整洁,心情不由跟着非常舒畅。”常年在外工作的李集村村民李海波回到家乡,“意外”发现村里来了一个大变样。10月2日,记者在鱼台县滨湖街道李集村看到,主街道墙壁上一幅幅形象生动的宣传画、街道两侧迎风摇曳的花草给村子增添了不少的活力。

小路变大路,扩宽致富路从原来的散户种植到如今的木耳产业园区,村民富了,建设美丽乡村不差钱。李集村有着20多年的木耳种植历史,该村毗邻微山湖,气候条件适合,生产的黑木耳味道鲜美远近闻名。

“我们这里的村民不外出打工,都在村内种植木耳,农忙时还要请周边村落的村民帮忙采摘,人数最多时村里要雇一两千人劳作,每天支付近百元的工资。”村民李丙成说,村里道路修缮得比较完善,河南、福建、四川等地的木耳经销商每年都会来此采购。随着从泥泞的小路到宽敞的大路,收木耳的车也从小三轮车变成了半挂车,来了大客户,木耳价格让群众笑开颜。

由于该村的生态环境好了,进一步提升了木耳的品质和李集木耳的知名度,这样也让木耳卖出了好价钱。家住鱼台县滨湖街道李集村的村民李帅十年前进城打工做了几年服装生意,后来服装生意逐渐萧条,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选择回乡种植木耳。“我是2009年回来种植木耳,那时村里只有零星几户种植木耳的农户,并没有大规模的种植,我跟有经验的村民学习,然后尝试性种植,这几年行情好,每年都能收益20万元左右。”李帅说。

这两年,村里成立了毛木耳种植合作社,整合投入400多万元,建成了500亩省级现代高效绿色食用菌(木耳)产业园区,包括采用现代微喷系统和杀虫系统的标准菌棚230余栋。“俺去年种了俩棚,收入了11万多元。今年种了5个,估摸着能收入四五十万元吧!”村民李刚笑着说。

钱包鼓起来,坏境美起来据滨湖街道李集村党支部书记李培忠介绍,李集村共有320户村民,有200余户村民种植木耳,去年收益最高的村民能达30多万元。“木耳至少可摘5茬,每一茬根据木耳质量而定价格,去年高质量的木耳价格每斤在14元左右,低质量的在10元左右。今年高质量的木耳仅为12元,低质量的木耳则是在7元左右,虽然木耳价格下降,但村民也不愿外出打工,毕竟在家门口就能轻轻松松赚钱,并且比外出打工工资高得多。”李培忠说。

站在村口的小桥上,抬眼望去,远处的白墙红瓦构成一幅恬美静谧的乡村画卷,漫步其中,便有“人在画中游”的感觉。自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以来,李集村先后整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乡村文明行动、城乡环卫一体化、清洁庭院和坑塘治理等项目,加上部门帮扶、社会捐助等渠道,筹集资金260余万元,实施了“绿化、亮化、净化、美化、硬化、文化”六大工程。李培忠说,村里南北大街两侧各有5米宽的绿化带,植满了百日红、冬青、红叶石楠、竹子和木瓜等苗木4500余棵,实现绿化4860平方米。

新闻推荐

校园文化评比趣味多

近日,鱼台县实验小学绘制“学校园文化,做最好的自己”手抄报成绩揭晓,分年级产生一二三等奖、优秀奖和优秀组织奖。鱼台县实验小学历经积淀和集思广益,形成了“点亮童年...

鱼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鱼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