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传统村落的美丽蝶变

济宁晚报 2015-06-11 07:22 大字

■本报记者徐斐本报通讯员姜潘峰

鱼台因境内有鲁隐公观鱼处而得名,鲁隐公观鱼处位于该县张黄镇武台村。3年前,武台村还没有摘掉省级贫困村帽子,村容村貌比较落后。近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发布《关于对第二批省级传统村落名单进行公示的通知》,武台村入选第二批省级传统村落。

武台村是孔子七十二贤弟子樊迟的故里,因当时这里武棠亭比较有名气,起初叫“武棠村”。后来鲁隐公来此观鱼,之后修建了观鱼台,为了纪念史实,就取了“武棠亭”与“观鱼台”首尾二字,改名为武台。村内现有武棠亭遗址、鲁隐公观鱼台、超化寺、樊子祠、樊子墓等省级重点保护文物5处。

记者走在村里,村民庞常娥拿出家里的6双雨靴,她说,每到下雨天,不管是大人干活还是小孩上学都需要套上一双雨靴。“晴天似刀,雨天似胶,骑车摔跤,走路扭腰。”村里流传的顺口溜反映了当时道路不畅带来的困难。同时交通的不便也阻碍村民收入提高。“每到粮食收获的时候,粮商的车都不愿意进到村里来,而粮食又不能久存,村民只好把每斤稻子便宜两分钱才能卖出去。”庞常娥回忆说。买粮食的进不来,卖东西时出不去,是摆在村民面前最大的难题。

文物古迹要保护,美丽乡村也要建设。在这个看似矛盾的问题上,聪明的武台人走出一条“阳光工作法”的路子。“村庄是大家的,村庄如何保护和建设,必须要听取全体村民的意见,村民们同意了,才能更好地保护和建设。”村党支部书记樊维珍说。村两委会议记录本上这样写道:2014年5月17日晚上,在武台村委会的办公室里,樊维珍召集村民代表和党代表商量修建文化广场的事,“这个文化广场要尽快地建,早建群众早受益。”“不管搞什么建设,首先要考虑不能影响村里古建筑”“俺觉得要结合咱村的孝贤文化,在广场一旁建一个民俗馆,把以前用过的农具什么的,都收集起来。”……在一个半小时里,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很热烈。经过一番讨论后,颇有争议的村广场选址问题和建设情况最终被敲定下来。

这次讨论是“阳光工作法”的雏形,从此,武台村正式推行“阳光工作法”,包括村务财务公开,阳光议事决策执行和阳光述职测评考核三部分。有了“阳光工作法”,村里的大事小事都摊在阳光下,人人都能提建议,工作公开透明,村干部的工作也更好开展了。在“阳光工作法”的指导下,武台村先后投入200多万元,硬化了大街小巷,铺设了排水沟,主街道两旁设置花砖人行道,安装高标准仿古灯,栽植紫薇、冬青、女贞、石楠、西府海棠等十几个品种绿化苗木4000余株,点缀绿篱色块5000平方米,墙壁上粉刷了孝贤文化的宣传画,村里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街道上摆放着整齐的垃圾箱,每天都有专门的保洁员负责清理;每天晚上,在新建的路灯下,年轻人聚在一起跳广场舞,老年人们下棋谈谈家常,村里的氛围一天比一天要好。“今年村口也开通了公交车,没事儿的时候我会抱着三岁的孙子坐两元钱的公交车到县城里面去玩,可方便啦!”庞常娥告诉记者。

武台村还修复了闵子祠、樊子祠,聘请县文物所专家发掘收集全县散落的古墓碑、石刻等文物16件,目前正计划申报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村里下一步会修建民俗博物馆,村民们的文化生活将会更加丰富。”看着村里一天天的变化,樊维珍笑得更加灿烂了。

新闻推荐

鱼台联合巡查纠四风

本报鱼台讯(通讯员姜潘峰王跃)鱼台县纪委深化“三转”要求,聚力反腐主业,强化监督主责,探索推行纪检监察“联组+派驻”巡查工作机制,实现基层纪...

鱼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鱼台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