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播种丰收的希望

济宁晚报 2013-06-11 08:03 大字

■本报记者王粲本报通讯员赵磊翟晨曦刘灿“瞧,这秧苗插得真是太均匀了,有了这么好的插秧机,俺对今年水稻实现大丰收,心里就更有底气啦。”6月6日,在鱼台县王鲁镇陈堂村召开的山东省水稻插秧机械化现场会上,玉谷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宝启看着被整齐地插到稻田里的秧苗,乐滋滋地对记者说。

鱼台县是农业大县,水稻种植面积36万亩,素有“鱼米之乡”之美誉。近年来,这个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主题,大力推广农业机械新产品,加快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走出了一条依靠农业机械化实现水稻高产增收的新路子。

节约农业生产成本

“传统的水稻插秧方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和时间,插秧质量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鱼台县农机局副局长周建秋向记者介绍说,实施水稻机插秧收到了节本、节工、节约土地等明显成效,预计今年全县水稻机插秧每亩可节本增收300元以上。

周建秋给记者算了一笔细账。他说,人工插秧成本价每亩220元,使用机插秧技术从育秧到机插结束,每亩只需支出160元,每亩节约成本60元;机插秧比传统手工插秧产量提高10%,每亩可增收150元;采用高密度、地毯式的塑盘育秧,秧池与大田面积为1比80至100的比例,统一在大田育秧只需3万亩,节省了5000亩秧田地,群众可以在自家节省出的秧田地上多种一茬麦子,每亩大田亦可增收60元。“水资源利用率比常规育秧提高近10倍,若将机插秧节约的人工插秧招待费、外出务工人员农忙往返的路费等支出计入,也节省了一笔可观的费用。”周建秋说。

实现水稻规模种植

当前,随着农村外出青壮年劳动力的增多,农村劳动力缺乏,作为水稻种植的重要环节之一,插秧本身又是一个体力活,而插秧机等农机具的推广使用,无疑是把广大农民群众从艰辛中解脱出来的一剂良方。

在全省水稻插秧机械化现场会上,来自清河镇陈庄村的种粮大户陈宜强,就是水稻机插秧的受益者之一。陈宜强对记者说,2008年开始在自家的20亩地推行水稻机插秧,

现有插秧机、小型装载机和筛土机等10余台,今年签订了机插秧合同6200余亩,并成立了宏光农机专业合作社。谈起以前人工插秧的经历来,陈宜强是深有感触,“手工插秧慢且累,如今利用购机补贴购买的乘座式插秧机,每天能插60亩,6000余亩水稻插秧订单,10台插秧机一周即可完成。如果不靠机械,单靠双手,说什么也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完成。现在每年仅水稻种植的订单费收入就有20多万元,比外出打工强多了。”

提高土地产出效益

“以前王鲁镇闫庙村的水稻平均亩产500公斤左右,去年实行机插秧后,平均亩产600公斤,平均亩增产100公斤以上。”村党支部书记宋忠良说起水稻机插秧的好处时,总是赞不绝口,“由于机插秧技术具有落谷迟、秧龄短等特点,且前期覆盖薄膜,避开了第一代灰飞虱的危害,机插秧株距行距合理,通风采光好,抗倒伏能力强,所以亩产普遍高于其他种植方式。”

不仅如此,鱼台县还从源头上提高水稻机插秧服务水平,重点在种子农药上把好关口,通过统一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的良种,统一用药配方、时间、剂量,统一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辅之以现代药物喷洒技术,多措并举,既提高了水稻抗病虫害的能力和药物防治效果,又减少了用药机率和用药量,保证了稻米的品质安全。

据统计,目前鱼台县拥有各类水稻收获机械1500余台;水稻插秧机350余台;水稻育秧机36台。水稻机收面积22万亩,机收率达63%,预计今年水稻机插面积可达10万亩,机插率近30%。时下,一幅幅水稻生产机械化的美好画卷正在鱼台大地上快速展开。

新闻推荐

点击查看原图鱼台县通过搭建创新平台等措施引导民营企

点击查看原图鱼台县通过搭建创新平台等措施,引导民营企业增强自主创新和科技研发能力,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图为美健医疗防护用品加工车间。■...

鱼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鱼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播种丰收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