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建在家门口的工艺品车间

济南日报 2013-02-19 10:39 大字

点击查看原图鱼台民间拉花手艺红红火火

■本报记者万德龙通讯员赵磊高照中

春节期间,荷兰客商尼克来到鱼台,采购、旅游、取经都不误,“这可是我们的‘财神\’,这笔生意谈成了一年将有150万美元的交易额,比去年翻10倍呢!”张维利喜滋滋地对笔者说,作为鱼台县最大的生产民间工艺品纸拉花企业的负责人,他带领着团队专业生产出口型传统节日装饰品、礼品,产品销往欧州、美州、中东的一些国家。

纸张摇身一变进入洋家庭

红彤彤的灯笼、颜色各异的拉花、琳琅满目的挂件……看起来虽然不太起眼,但是打开都非常地漂亮。“像这种纸翻花,就是中国传统的纸制工艺品,它花里有花,花中变花,花资优美,栩栩如生,是采用拉力好,吸水性强的专用纸为主要原料。”张维利介绍说。据介绍,在清朝以前人们称它为“翻花”或“翻天印”,后来又称为“变花”、“十八变”、“十八翻”等,由于拉花具有中国的传统元素,色彩鲜艳、价格低廉、可回收利用这些特点,也符合外国的环保意识。此外,国外平均每十几天就有一个大节日,还不包括平时个人开的家庭宴会、生日聚会等,在这些节日里,每个场所都要精心装饰一番,需求量很大。

记者边走边看,只见工人们用一张普通的花纸,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经过折纸和轧条两道工序,然后将多余的脚料去掉,一会儿的工夫,就把它变成一个漂亮的灯笼。据了解,像这种灯笼,熟练的职工每天能做200多个,每月平均能拿到2200块钱的工资。

五彩缤纷的民间工艺品如何才能做强做大,它的发展前景如何?张维利告诉笔者,以前他在河北从事印刷业,平时也接一些生产民间工艺品的活儿,时间长了,这些民间工艺品,从设计到制作,再到原材料生产,他都能够熟练的掌握,并且预测到这个行业有不错的发展潜力,所以选择了返乡创业。

传统手工艺带动留守人员就业

“民间工艺品生产,是一个劳动密集性产业,咱这个地区农闲时有很多闲散劳动力,特别是农村留守妇女。山东省本身就是生产纸的大省,原材料非常丰富,价格也便宜。”张维利继续说,“由于国外节能环保意识比较强,特别对发展循环经济高度重视,像公司利用废报纸做成的这些罗马柱,每个有2公斤重,出口到西班牙,大约是5万个,用了近16吨的旧报纸。”

据公司项目开发经理王玉安介绍,企业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不仅能拉长产业链条,还能把车间建到百姓家门口。因为这些民间工艺品,工艺简单,在家中就可以做加工,可以形成一村一品的加工模式和特色,不仅扩大了企业的生产规模,还方便了群众就业。“孩子他爸长年在外打工,俺呢,就在这个公司上班,有时家里有农活走不开,俺就在家里做,既不耽误工时,也能照顾家,还能每月领到两千多块的工资,真是一举多得呀!”龙潭村村民赵秀丽感慨地说,“瞧,这些就是俺做的纸拉花,看似简单,里面的学问可不少呢!”

据了解,张维利打算下步将千方百计扩大生产能力,从今年起,计划培训农民技术员1000人,把民间工艺品做成鱼台的特色产业,将更多的车间建到农户家中,让更多的村民致富奔小康。

巧妙的手工艺作品

新闻推荐

春光好,种树栽花正当时

千亩苗木渐成林绿色产业富农家■本报记者石晶刘传伏四月春光好,走进“中国苗木之乡”任城区李营街道,郁郁葱葱,一派生机盎然。早在1978年,行业领路人之一的刘志...

鱼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鱼台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