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丰收的葡萄藤连藤

济宁晚报 2012-09-21 08:18 大字

本报记者郝明雷

记者感言

串串硕果挂在眼前,张张笑脸绽放喜悦。一颗颗鲜亮饱满的葡萄,凝聚着苗华章这个普通农民13年的执着追求;一片片绿茵茵的葡萄园,洒满了乡亲们辛勤的汗水。葡萄藤连藤,致富手牵手。丰收的季节,走进这里的每一个人,都会分享到收获的甜蜜,感受到新农业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

时下已进入葡萄成熟末期,嘉祥县大张楼镇红联村的葡萄园里很是忙活,每天前来收购葡萄的车辆络绎不绝。在村子的道路两旁,随处可见码放整齐、等待装车的成箱葡萄。在一个装卸场地,鱼台县客商续保民对记者说:“这里的葡萄无籽不落粒、颜色亮无污染、货架期长很好卖。我从鱼台到这里不远,一天运回六七千斤葡萄,当天就能卖光,算起来还得运几天。”显然,他对这里葡萄的品质相当满意。

一处葡萄园里传出阵阵笑声,这个村葡萄种植的科技带头人,今年39岁的苗华章和妻子热情地招呼着前来采摘的客户们。“这周围一百来亩地是我自己承包的,今年每亩收成4000多斤、收入过万元。”苗华章的这番话让记者有些疑惑,以前听说种葡萄亩产可达七八千斤呀?苗华章解释说:“每亩产量只有控制在4000斤左右,地力才能供得上,品质才有保证。否则收得多了,对来年有很大影响。”

不管是前来购葡萄的客商,还是种葡萄的苗华章,言语中都表达出对葡萄品质的重视,这一共识维系着他们长年的购销生意。

经过攀谈得知,苗华章是红联村土生土长的农民,曾经干过纺织厂的会计。200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无核葡萄,立即产生浓厚兴趣,从此与葡萄结下13年的不解之缘。葡萄园中的一间屋子里,撂着一堆厚厚的报刊书籍,这是苗华章为了学习葡萄栽培技术,自费订阅的《果树杂志》、《林业科技》和摘抄了数十万字的技术资料。十几年的钻研,渐渐摸索出一套优质葡萄栽培、施肥、病虫防治、嫁接等关键技术。目前,他种植的葡萄品种已发展到20多个,早、中、晚品种都有。他的基地在济宁市率先实行绿色富硒栽培,成为山东省富硒农产品基地和国家葡萄产业体系科技用户组成员单位。

在苗华章的引导下,记者在红联村转了一圈,初步估计葡萄种植面积有1000多亩。以前是小麦、玉米专家的小张已改行学习葡萄种植,他介绍说:“我们村子祖祖辈辈种粮食,大家伙架起葡萄园还是这几年的事,以前谁都没想到收益会有这么高,种植园每年都在增多。”一位在园子里忙活的村民说:“周边买家一年比一年多,较大的水果批发市场以及各大超市、商场都纷纷来村里订货。”

来到村民苗振年家中,一群人边包装葡萄边拉着闲话。说起今年的收成,苗振年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家中葡萄丰收了,价钱也不错,劳累了一年,总算快能歇歇了。”谈起收入,他高兴地介绍,10亩地卖了10万多块钱,一家子全年的花销足够了,还有不少节余。

一人选准路大家跟着富。在苗华章的带领下,红联村葡萄种植面积迅速发展。2008年成立了嘉祥县华生祥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重新修订完善了葡萄标准化管理技术操作规程,不定期举办科技培训班提高果农的科技素质,及时发布葡萄病虫害信息预报,统一防治时间,统一品牌和包装。

目前,华生祥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经过多年发展,种植面积达到2500余亩,入社会员130多家,带动就业近1000人。问及苗华章今后的打算,他说:“无核葡萄市场潜力大,前景比较好,我们夫妇俩明年准备再扩大规模,届时,就可以带动周边更多农民一起合作种植,共同致富。”

红联村的不断富足,离不开惠农政策的支持。随同记者采访的嘉祥县林业局一位负责人介绍说:“嘉祥县不断加大林业的科技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从2011年开始对成方连片发展100亩以上的经济林每亩补助500元,连补3年。今后将坚定不移走以科技打造品牌、以品牌塑造特色、以特色拉动规模、以规模增加效益的路子,加快科技进步和农民致富的步伐。”

新闻推荐

鱼台持续掀起 全民创业热潮

本报鱼台讯(通讯员赵磊魏雁高照中)今年以来,鱼台县不断强化政府扶持,加大创业培训力度,落实优惠政策,在全县持续掀起全民创业高潮。注重创...

鱼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鱼台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