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上县中都街道 柳杭村四十年“新风”不走样

济宁日报 2021-03-11 07:29 大字

本报汶上讯(通讯员孔德双)3月9日,汶上县中都街道柳杭村有一位老人去世了,全家沉浸在悲痛之中。在为老人办理丧事时,户主严格按照办事处有关移风易俗的规定,不请吹鼓手,不穿孝服,在哀乐低回中,向逝者行鞠躬礼。前来吊唁的亲朋好友表情严肃,每人胳膊上系着一根白布条,午饭一人一碗大锅菜,每份成本五元。整个丧事下来,共花费不到一万元,比过去大操大办的时候能节省三万多元。柳杭村红白理事会成员高福美感慨地说:“以前比的是谁家丧事排场大,现在都比着看谁孝敬老人。”

中都街道柳杭村是个大村,自1976年刘清平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村里就积极倡导、认真推进移风易俗,尤其是丧事上提出一切从简,这在当时的汶上县出了大名。40多年来,柳杭村历任三届支部书记,7次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破旧立新,明确红白公事操办内容、规模和违反村规民约行为的处罚标准。规章制度事无巨细,对宴席、用烟、用酒等标准,以及宴请人数、次数等做出具体的规定。村支部书记兼任红白理事会会长,红白理事会人员由村里德高望重的人士担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义务为村里的红白公事提供“一条龙”服务。自1976年以来,柳杭村一直没有出现违“规”现象,移风易俗蔚然成风。

柳杭村的故事是中都街道移风易俗工作的一个缩影。在移风易俗工作推进过程中,中都街道在辖区内的20个行政村积极推广村级红白理事会制度,把节俭操办红白事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与此同时,中都街道着力推进厚养,通过“身边好人”、“好媳妇”等评选活动,把群众的关注点从大操大办转移到孝老爱亲上。把 “厚养薄葬”与扶贫工作相结合,推行孝善养老,通过签订赡养协议带动贫困户脱贫,让文明乡风吹进千家万户,营造了“移旧俗、除陋习、尚科学、倡新风”的浓厚社会氛围。

新闻推荐

铿锵玫瑰别样红

帅气的警服和略显高原红的脸庞,配上阳光般灿烂的笑容,在这个春寒料峭的季节,给人带来一股浓浓的暖意,这就是孔琳琳——一个充...

汶上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汶上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