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宰中都:为政以德的历史标杆 李曰春

济宁日报 2020-05-17 07:31 大字

孔子生逢乱世,一生栖栖遑遑,力图恢复天下秩序,再现西周景象。但是,孔子的德政主张,却长期未被执政者采纳,不得不从事整理文献和教育。然而,历史还是给了孔子一个出仕从政、一展身手的机会。这就是公元前501年,即鲁定公九年,已过知命之年的孔子,被鲁定公任命为中都宰。

《孔子家语》开篇记载:“孔子初仕,为中都宰。制为养生送死之节,长幼异食,强弱异任,男女别涂,路无拾遗,器不雕伪。为四寸之棺,五寸之椁,因丘陵为坟,不封不树”。是说,孔子为官从政的初始之地,便是中都,即今天的汶上县。孔子为中都宰,或者说孔子宰中都,就是孔子做中都的地方行政长官。这一任命,使孔子得以践行其“为政以德”的政治理想,开启了他短暂而辉煌的政治生涯,也让世人见证了其儒家思想治国理政的独特魅力。

孔子宰中都,虽然仅有一年多一点的时间,但意义非凡,影响深远,树立了一个为政以德的历史标杆,给人以永恒的为政启迪。

善政的楷模

儒家追求善政,而善政的核心就是养民。《尚书·大禹谟》说得好:“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惠民利民、安民富民,是中华文明鲜明的价值导向。而孔子丰富的安民、富民、惠民、利民思想,对于塑造中华文明的价值导向,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论语》载:有一次,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这段对话揭示了孔子的政治纲领。孔子宰中都,正有机会实践了自己的执政主张。

安顿百姓,增加人口。孔子来到中都上任时,一进入地界,满目凄凉。虽是春种时节,但中都大旱,土地龟裂,农田里少有人迹。由于水利不兴,致使天涝不能排水,天旱不能灌溉,民众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不少人逃往他乡。孔子妥善解决流民和乞讨问题,让他们先安顿下来从事生产,从而增加了劳动力。

发展经济,博施济众。孔子带领中都民众,兴修水利,凿井挖渠,庄稼获得了丰收;凭借有利的水泽条件,种藕、种菱,养鱼、养虾;鼓励发展商业贸易,中都大街既有本地特产,也有齐国海产鱼虾、吴越鲜笋、宋国大枣、晋国枸杞;厉行“器不雕伪”,重视产品的质量,反对假冒伪劣。这些生产自救措施,不仅解决了中都百姓的生计问题,也使他们很快变得富裕。

重视教化,明礼成俗。教化是孔子治理中都的基本方式。兴办讲堂,在村庄宣讲孝道,让百姓懂礼仪、知廉耻。老百姓逐渐变得明礼知耻,路无拾遗,器不雕伪,尊老爱幼,和睦相处。原来有个瘸腿老人的儿子不孝顺,自孔子教化后一改恶习,对老人格外孝敬,常常背着老人观景散心,成为远近闻名的大孝子。孔子的教化,深刻影响了社会的风气。《汶上县志》记载,汶上民风“宽博易直,不为小文,有大国之风”。

孔子以爱人之心治民、惠民、教民,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定公谓孔子曰:“学子此法以治鲁国,何如?”孔子对曰:“虽天下可乎,何但鲁国而已哉!”在孔子的治理下,中都成为“先秦时代的首善之区”,天下诸侯纷纷前来探访:“行之一年,而西方之诸侯则焉”“一年,四方皆则之”。

由于孔子政绩卓越,很快被鲁定公提拔到国都任职。“于是二年,定公以为司空。乃别五土之性,而物各得其所生之宜,咸得厥所。由司空为鲁大司寇,设法而不用,无奸民”。

勤政的典范

勤政就是要实干。孔子是一个崇尚实干、反对空谈的人。在言与行的关系上,孔子教导人们:第一,要慎重,不要轻易发言。“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第二,以“言过其行”为耻。“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如果话说到了,却没有做到,那就是一种耻辱。第三,多做少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第四,先做后说。“先行其言而后从之”。第五,只做不说。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孔子效法于天,认为人生最高的境界是“做了也不说”。

勤政就是要无倦。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勤政就是要担当。“居之无倦,行之以忠”。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敬”,而这种“敬”来源于“责”。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孔子宰中都,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投入工作,树立了一个勤政的典范。之所以如此,正如司马迁所说:孔子“循道弥久,温温无所试,莫能己用”。在孔子看来,即使到中都这样一个不大的地方为官,同样可以实践自己的政治主张,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因此,孔子格外珍惜这“迟到的机会”。

廉政的师表

孔子不但是勤政的典范,还是廉政的榜样。他严以律己,两袖清风,一身正气,受到民众的爱戴。一年之后,当孔子因为调任鲁国小司空离开时,中都百姓倾城相送,东门外十里人巷恋恋不舍,纷纷拿着礼物,含泪与孔子道别。一位老人从人群中挤了进来,跪在孔子面前,抱住他的腿,祈求孔子不要离开中都。孔子深为感动,怎奈行程不能耽搁,没想到才一动身子,脚上的靴子便被脱了下来,老人将这只靴子紧紧抱在怀里。

孔子被脱下的这只靴子,后人称之为“夫子履”。据《汶上县志》记载,孔子离开中都之后,人们便在城东门上修了一层楼阁,专为供奉这只靴子。一直到上世纪四十年代,这只靴子还摆放在汶上老县衙中。正是因为这只靴子,成就了中国历史上“清官脱靴”的传统。

孔子曰:“治官莫若平,临财莫如廉,廉平之守,不可改也”。

孔子宰中都,很短的时间取得很不平凡的政绩,显示了孔子德政思想的实践性和有效性。孔子认为,只要掌握了正确的为政之道,就很容易取得成效。“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夫政也者,蒲卢也”“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孔子说,如果有人用我治理国政,一年可初见成效,三年便能大获成功。所谓政治,就像芦苇容易成活而且生长迅速,就是说只要方法得当,很容易取得成效。而为政最好的方法就是“为政以德”“道之以德”,因为道德的流行,比驿站传达命令还要迅速。

新闻推荐

双手织出幸福 致富不忘乡邻

本报记者盖鸣霆通讯员王翔赵爱红“我现在订单量很多,每天都在忙着编织作品,你看,这只金凤凰就是广东的客户预定的……”5月8...

汶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汶上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