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好改革“先手棋” 释放发展新动能 访汶上县委书记李志红

济宁日报 2019-10-10 10:00 大字

本报记者 孙逊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汶上县委书记李志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近年来,汶上县把改革创新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坚持“一把手”亲力亲为抓改革,持续实施县级领导干部、县直部门和镇街主要负责人“创新突破项目”制度,形成了“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真抓实改的良好局面。

“今年我们确定的创新突破项目有36个。”李志红说。目前,汶上县正在开展的国家级改革试点3项、省级改革试点6项,汶上县连续3年均有2个项目入选全市“双争双创”项目,改革工作在全市考核中名列前茅。

李志红介绍,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基础是土地,主要资源也是土地。因此,抓好农村土地改革,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先手棋”。汶上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土地改革的部署要求,围绕破解农民外出务工顾不上种地、宅基地和农房大量闲置等问题,探索实践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土地托管、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等一系列改革,做足做活了土地文章,让“沉睡资产”变成了“资本”和“活钱”,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力支撑。特别是今年以来,汶上县抢抓被列为省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试点县机遇,按照“退得出、盘得活”思路,探索出了合村并点型、退出盘活型、宅基地使用权入股型、产业拉动型“四种模式”,制度创新走在全省前列。目前,全县共腾退宅基地1380宗,复垦耕地957亩,盘活农村闲散土地4145亩,预计每年可增加集体经济收入150万元。

“只有审批事项更少、办事效率更高,老百姓和企业的获得感才能更多。”李志红表示,汶上县紧盯企业和群众办事难点、痛点和堵点,在全市率先实践了“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新模式。在此基础上,突出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探索实施了民生事项“无证明”即时办理、重点项目全程帮办代办、“中介超市”APP等新模式,全力跑出营商环境“加速度”。按照“一次办好、县乡同办、全县通办”的思路,选取业务相对固定、服务企业和群众数量较大的居民养老保险等27项业务,取消各类证明材料35项;并在全县选定51个村居开展“不出村办理业务、零距离家门口服务”示范点创建,将近百项镇村人社服务事项重新核定为38项。通过三个月运行,已接待群众9100余人,完成APP资格认证2.3万余人,减少各类证明材料7万余份,较好地实现了“群众办事不出村、企业办事不跑腿、行政审批不见面”,推动了“减证便民”向“无证利民”转变。同时,为加快重点项目落地,推行了“小白办理”模式,按照一个专职代办员、一套审批流程、一份办事指南、一张申请表单“四个一”标准,已帮办代办重点项目16个,审批时限缩短三分之一以上。

李志红介绍,社会治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为打通群众办事的诉求通道,汶上县围绕市委关于强化党建统领推进“双基”工作的部署要求,立足O2O服务管理平台,开通了“O2O书记直通车”,群众可以足不出户提建议、提诉求,县委书记、镇街党(工)委书记、部门单位党组书记可随时查看群众诉求,点阅受理,批示转办,让“小平台”成为了连民心、讲政策、转作风、提效能的“大舞台”。为更好地掌握民情、化解矛盾,汶上县试点设立了“百姓话吧”“民情邮箱”,实行民情日报、周会审模式,有力促进了“零上访”镇村创建。汶上县还按照“党建+物业”思路,以“只找一个人,能办所有事”为目标,成立了社会化物业服务队伍和专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搭建起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全面提升了社会治理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改革面临新挑战,更蕴含着新动能。”李志红说。汶上县将进一步拓展思路、创新举措,在激发制度活力、激活基层经验、激励干部作为上下功夫,不折不扣把中央和省市各项改革部署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为推动全市深化改革提供更多“汶上方案”。

新闻推荐

全市2019年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 集中开工暨签约仪式举行 傅明先石光亮孙殿义张继民出席

本报汶上9月23日讯(记者孙逊)今天上午,济宁市2019年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暨签约仪式举行。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

汶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汶上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