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面塑进社区 魅力文化有传承
本报记者 盖鸣霆 通讯员 孙晨郭瑞宁
面塑既是我国民间传统艺术之一,更是乡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囿于面塑制作技术复杂,以往都是传统艺人学习制作。然而近期在汶上县刘楼镇的一堂面塑公益课上,广大市民却跟着老师一起津津有味地学起了面塑制作,既丰富了老百姓生活,更普及了传统文化。。
昨日,记者来到了刘楼镇大坝口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还没进门就被一阵阵叫好声所吸引,只见志愿者杜庆省被大家伙团团围住,每个人都对面塑人物展现出极大的兴趣。只见杜庆省揪出一块拇指大小的面团,在手中几经捏、搓、揉,再从桌上摆放的十几种工具中取出一把尖头塑料小刀,灵巧地点、刻。不一会,一个翩翩起舞的侍女呈现在大家面前,让人拍案叫绝。
与人们传统印象中年迈的面塑艺人不同,杜老师今年只有38岁,打小受外公的影响对面塑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持之以恒的勤学苦练,现在他的面塑技艺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在杜庆省的家里,记者看到了一座《八仙过海》的群像面塑。这些“仙气十足”的面塑形态各异、神情不一,有的灵动活泼,有的闲适慵懒。“这幅作品是最近刚完成的,如果你明天来可能就见不到它了,客户约定今天下午来取。”杜庆省告诉记者,目前他在镇驻地开了一家面塑工作室,除了接受顾客订单,还免费教授孩子们雕刻技艺。今年,刘楼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招募志愿者,杜庆省欣然加入了传统文化志愿者服务队,成为一名志愿者。他利用节假日时间在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公益课堂,教授大家制作面塑技艺。“开展公益课堂是希望大家都能对面塑有所了解,并能够传承下去,让我们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杜庆省说道。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刘帝恩通讯员李富荣众所周知,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孔子有三千弟子和七十二贤人。《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以...
汶上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汶上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