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丘有位“泥伯伯” 眼中有神指上有纹 栩栩如生再现田间农事

济宁晚报 2019-09-16 09:41 大字

本报记者 盖鸣霆 通讯员 魏玉季 赵仕祥

捏一个舞龙,仿佛龙能腾空而起;捏一个牧牛,仿佛牛能行走耕田;捏一群孩子,仿佛听到孩子的笑声;捏一位抽烟的老汉,仿佛看到烟袋锅星星点点发亮发热……在汶上县次丘镇,有这样一位执着的手艺人,专心泥塑几十载,用一双巧手塑造人物、讲述故事,用泥土展现农村生活的变迁,讲述老百姓的好日子。

人物各具神态 艺术精益求精

在孙连军的工作室里,摆放着一排排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像。每天都有不少周边的村民前来观赏、合影。今年46岁的孙连军受前辈人的熏陶,从小酷爱泥塑,一块块其貌不扬的陶土经他之手,转眼就变成栩栩如生的艺术作品。也正是因为孙连军的泥塑做得活灵活现,周围村民的娃子们都亲切地叫他“泥伯伯”。

孙连军告诉记者,泥塑取材简单,但是真正做起来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首先要选择上好的含黏土成分较高的材料,清除杂质后放入水中变成泥浆,沉淀四五天去除水分保留泥土,再进行“醒泥”。直至土变得柔软、有了较强的可塑性才能进行加工创作。

“当然这还仅仅是前期的准备工作,雕塑人物的时候就更复杂了。我塑造作品讲究眼中有神、指上有纹。人物既要有动作更要有神态,要能通过人物造型展现完整的故事,不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孙连军说,他有一件代表作《迎亲》,展现的是旧时嫁娶过程中新郎迎亲的队伍。这支队伍里,由新郎、媒婆、抬轿子的总共12个人物,每人都各具神态。“新郎的表情是充满期待的、喜悦的,媒婆的表情是诙谐幽默的,而抬轿子的四个人表情更是各异。

记录新时代

生活新变化

身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孙连军把创作题材聚焦在农村生活上。扶着锄头休息的农民、出门捡柴的老汉、端着簸箕喂鸡的妇女、坐在炕头上穿针引线的老太太……他还把农村中民间手艺及民风民俗作为泥塑创作题材,如磨剪子炝菜刀、锔锅锔碗锔盆、张锣旋锭子、抓周娶亲等,一件件形象生动的泥塑作品,将原汁原味的农村生活呈现在世人面前。在这些农村题材的泥塑作品,孙连军觉得最好的就是《田间归来》:前方老牛开路,小车上丈夫挥着鞭子赶车,裹着头巾、穿着棉袄的妻子坐在车上,惟妙惟肖地展现了夫妻二人农耕后回家的温馨场景。

泥塑作品虽精美,孙连军所用的工具看上去却很简单。一个普通的小勺、一根不用的筷子、断了半截的梳子,甚至丢弃的冰棍棒……很多在常人看起来并不起眼的物件,都成了他在创作时使用的工具。“经常有人笑话我,连套像样的工具都没有。我就告诉他们:什么都不如我自己做的好使。”孙连军说,他还把家里闲置木板搭建成简陋的工作台,一团黄黄的胶泥,经捏、挤、削、剔,就成了一个活灵活现的泥人。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不少年轻人已经不知道以往的农村生活啥样了。而泥塑根植于生活,又展示生活,我觉得我有必要继续创作下去,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泥塑这样的非遗文化,更了解非遗文化背后历史的变迁、社会的进步。” 孙连军说。

新闻推荐

汶上将建大型农产品交易中心

本报记者盖鸣霆通讯员井强近日,中国农批·鲁西南农产品交易中心(汶上)项目一期80亩土地顺利摘牌。项目一期建筑面积约5万平...

汶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汶上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