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前多年患病受帮扶,为回报社会捐献遗体和角膜 路其栋,他用另一种方式活着
路其栋去世后,将遗体和角膜进行了捐献,实现了最后的愿望。“我很想回报社会,很感谢社会让我过上了不愁吃住的舒坦日子。我是贫困户,没有什么贵重的东西回报社会,死后就把遗体捐献给国家作研究,不占地,不污染,帮助更多的人。”这是济宁市汶上县郭仓镇束村贫困户路其栋生前说的。
患病多年,生活中受到各种帮助的路其栋,总想以自己的方式回报社会,便萌生了捐献遗体器官的想法。在患病期间,33岁的路其栋得知去世后可以捐献遗体(角膜)继续为社会做贡献后,通过家人向县红十字会提出捐献申请,于8月16日进行了捐献登记。在他去世后,家人帮他实现了这个愿望,成为汶上县第二例遗体(角膜)捐献者。记者郑芷南孙诗梦
有了回报社会的念头
路其栋自九岁起,开始经常性患病,严重影响了身体生长发育,遂辍学在家求医治疗。
由于长时间吃药治疗,引发一系列并发症,肾结石、尿路结石、脑梗等多病缠身,路其栋的身高定格在九岁。父亲路笃友为了给他治病,常年外出打工,看病问医,生活起居,家里地里全由母亲一个人撑起。父母辛辛苦苦干一年,还不够他一个人的医药费,因此欠下了不少外债。
2014年路其栋家被纳入贫困户和低保户,开始享受更多的政策救助,“每月能收到一些生活费,帮扶干部经常走访还给我们送米面油、生活用品,特别是住院治疗、吃药报销额度高少花钱,真的帮了我们很多。”路笃友说。
今年8月,路其栋自感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于是他开始琢磨:“该做点什么来回报社会呢?”他萌生了一个想法,又恐母亲为自己担心,便对妈妈说:“俺想俺爸爸啦!给他打个电话,叫他请个假回来”。
这位朴实善良的母亲,不知孩子的用心,想想男人自春节后出门,也有大半年了,偶尔来个电话问问家里情况,也不知这大热天干建筑晒成啥样,热成啥样,正好孩子想他,叫他回来也好,于是拨通了在济南工地打工的路笃友的电话。
路笃友接到电话,感觉事情不妙,请了假,下午就赶了回来。晚上,路其栋给爸爸说:“火化了就是一堆灰,啥用都没有了,多少人想看看这个世界,如果我的肝和肾是好的,捐献出来能够拯救一个家庭,那我也是积德行善。我把我全身可用的部分都捐出来,如果不能救助别人,拿去做医学研究也是好的。这是我最大的愿望,我死后捐献遗体,为国家为人民造福,让国家解剖研究。”
父亲一路走一路问
到红十字会递交了申请
爸爸听后如晴天霹雳,脑子嗡嗡作响,感觉天要塌了,妈妈听到后倒在沙发上,痛哭流涕,悲痛至极!
老两口一夜没睡,心想人家养个儿子30多岁都结婚生子,自己拉扯个儿子病病殃殃,临了连个全尸都留不住。想想这些年受的罪、作的难,老两口又哭一阵子。转念又想,孩子能有这样高的觉悟,又感欣慰。
为了完成儿子的愿望,8月16日早上8点,路笃友就骑电动车去汶上县红十字会联系,一路走一路问,来到了县红十字会。他向工作人员说明情况,县红十字会紧接着向济宁市红十字会作了汇报。
8月16日早上9:30,路其栋在得知爸爸已经向县红十字会递交了遗体捐献申请,对身边陪伴着的妈妈说:“妈妈,为了给我治病,您和爸爸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累,我的愿望也实现了。今后没有我拖累你们,晚年你们也能享享福啦!”说完,路其栋就闭上了双眼。
路其栋捐献了遗体和角膜,也用奉献的方式走完了他33岁的人生路。
新闻推荐
农产品路上运出去 钞票顺着涌进来 铺上水泥路 日子越过越滋润
本报记者盖鸣霆通讯员魏玉季“俺门口的水泥路修好了,走起来舒服多了”、“以后村里逢年过节串门走亲戚,不会再发生堵车了”...
汶上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汶上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