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里的“水保姆”

济宁日报 2019-03-24 10:02 大字

本报通讯员张岩

“人勤春来早,抢先备春耕”,阳春三月,小麦正拔节,汶上县郭仓镇隋村1000亩农田上,一架架白色无人机往来盘旋,滑过绿色的麦浪。

“这‘小家伙’(无人机),能耐大着哩!”郭仓村种粮大户隋振桥双手抱臂,悠闲地看着空中的无人机,赞不绝口。

隋振桥种了540亩小麦,往年春天忙得脚不沾地。10个雇工加上老隋本人,背着喷雾器,起早摸黑,5天才能打一遍药,人工费每人每天要100多元。隋振桥去年开始试用县里的无人机喷洒农药,从此春耕省时又省钱:一架无人机6小时打完药,每亩农药及租用无人机费用18元,比往年使用人力节省5300多元,而且用药少、喷洒均匀。

“效率高,关键时刻能救命。”隋振桥说,小麦赤霉病发病期通常三五天,人工打药来不及,使用无人机洒药可以快速防治赤霉病,避免重大损失。

目前,郭仓镇10万亩小麦都有了无人机“水保姆”。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2.6%,小麦机播、机收水平均稳定在98%以上,玉米机播率达92%。镇政府协调信用社还对春耕备播的农业经营主体优先开展贷款优惠,给予3至5万元的低息信用贷款,支持春耕生产所需化肥、农药、农机具等供应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新闻推荐

来了好书记 村里变了样 记市民政局派驻汶上县康驿镇庄户村党组织书记李孟忠

本报通讯员喻伟“这村里变化大着哩!路宽了、灯亮了、村美了!”在康驿镇一提起庄户村,乡亲们都说这个村有福气,市里派来的好书...

汶上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汶上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