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身定制帮扶计划,豆腐“西施”重拾信心 豆腐坊里“磨”出的脱贫路

济宁晚报 2018-12-11 10:21 大字

本报记者盖鸣霆通讯员李秀明

“豆腐咯!豆腐!”12月10日清晨,在汶上县康驿镇康庄村,随着一声声响亮的叫卖声,陈玉荣和她的载着豆腐的三轮车被拉长的身影出现在大街上,立刻有几户村民走上街围着陈玉荣的三轮车“打豆腐”。“大婶子做的豆腐好,用土法做的豆腐,有吃头!”听到村民这样说,陈玉荣笑得合不拢嘴。可就在前几年,却很难在陈玉荣脸上看到她的笑容。

历经坎坷,苦难家庭在帮扶下摆脱阴霾

陈玉荣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丈夫在外务工赚钱,她在家种地、照顾两个女儿。但天有不测风云,六年前,不幸突然降临,陈玉荣的丈夫因高血压突发死亡。家里的顶梁柱倒了,从此,陈玉荣开始变得闷闷不乐,经常暗自落泪。2016年,大女儿出嫁后,陈玉荣便和小女儿相依为命。陈玉荣家中有4亩地,年收入3000元左右。除去吃喝和孩子上学,这些钱所剩无几。康驿镇政府和村两委在考察了陈玉荣家的实际情况后,将她们母子二人纳入低保贫困范围,两口人每年有5700多元的低保金,女儿在学校还能享受每年1000元的助学救助,娘俩儿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是康驿镇一直以来的扶贫宗旨。该镇扶贫包户干部辛梅荣为帮助贫困户稳定脱贫,决定寻求一条适合陈玉荣家的稳定路线。可苦于陈玉荣没有文化,力气也不大,加上眼睛不好,干不了厂里的细活,也干不了重活,所以适合像陈玉荣家的致富途径并不是很多。

土法豆腐,勤劳农妇自强不息告别贫困

在与陈玉荣的一次交流中,辛梅荣了解到,陈玉荣曾经会做豆腐。做豆腐是小本生意,投入不多,于是她劝说陈玉荣拾起做豆腐的生意。陈玉荣刚开始犹豫了一阵,她觉得自己太久没做豆腐,心里有点胆怯,辛梅荣便发动村两委和邻居劝说陈玉荣,为陈玉荣展望了一下做豆腐的前景和销路,并提出让村里做豆腐有经验的志愿者为她做技术指导。在大家的鼓励下,陈玉荣终于鼓足勇气,决定尝试着做豆腐生意。

如今,每天一大早,陈玉荣便起床用土法做豆腐。因为陈玉荣做的豆腐口味好,以至于十里八乡的村民都喜欢她做的豆腐,还没到中午,陈玉荣的豆腐便早早卖完。尝到甜头的陈玉荣精神焕发,她说:“每天一个豆腐,除去本钱,一天能赚40余元。一个月能干20多天,月收入1000余元。每年能多收入一万多,干劲足了,精神头也好了。”

据了解,按照“一户一案”的脱贫计划,目前,康驿镇为1047户贫困户量身制定了脱贫方案。截至目前,该镇共实施助学救助536人次、危房改造78户,残疾救助1979人次,医疗救助326人次,就业和技能培训100余次,产业项目股利分红432户794人,帮助全镇1047户1984名贫困户达到脱贫标准。

新闻推荐

110盏太阳能杀虫灯 护航绿色农业

本报汶上讯(通讯员刘长春王建赵爱红)“这个季节不是害虫的高发期,但接虫箱内已“收获”了些许害虫,到了夏秋之际,杀虫灯的作用...

汶上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汶上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