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政策引来3600名返乡创业者
■本报通讯员刘长春张志玉
“感谢县里的好政策,让我的事业越做越大!”10月11日,汶上县南站镇辛店村的李宗乔感慨地说,“县里帮我提供了10万元的贷款支持,让我顺利在老家创业。有了好的创业环境,我们也能放心瞄准市场、扩大规模。俺打算秋后再新上10万元的设备。”
1981年出生的李宗乔,和妻子在浙江平湖服装厂打工了近10年,纵然平时勤劳认干、爱动脑筋,积累了一些技术和管理经验,但毕竟在外创业人生地不熟,面临着资金难筹措、厂房场所难找、工人难招等问题。因为一年到头在外地,平常和老家的老人、孩子见面的次数也寥寥无几。高创业成本,让他们很难成就一番事业。
近年来,汶上县抓住新旧动能转换发展机遇,通过实施特色化创业、产业链配套、互联网创业综合示范等八大行动计划,解决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面临的场地短缺、基础设施不完善、公共服务不配套以及融资难、证照办理环节多等突出问题,培育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激活县域发展的新动力。2017年10月,汶上县被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0部委确定为全国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县。
“汶上县高度重视返乡创业工作,下大力气,营造环境,县发改、人社等部门对返乡创业人员点对点帮扶,一对一服务,以前的‘孔雀东南飞’变成了现在的‘春暖燕归巢’。”汶上县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宋世民说。截至目前,全县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8011万元,贴息460万元,新增省级以上创业孵化示范基地1处,创建省市创业型社区17处,累计新增企业324家,新增个体工商户3926个,返乡创业3600余人,创业带动就业18000余人,实现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767人,新增固定资产投资3亿多元,税收增加5000余万元。
2017年,在家乡政府的感召下,李宗乔回乡创办了济宁市咔姆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他投资100余万元开办了服装厂,购买了缝纫机、拷边机、刀车等50多台机器。招聘了10名网店客服人员和60名制衣工人,发展电商经济,做起了产供销一条龙服务。
“创业资金压力得以缓解,在家门口创业,成本低,用工方便,工人也好找了。平常还能照顾老人孩子,更能放心闯市场。”李宗乔介绍说,他主营的服装业务迅速在阿里巴巴等电子商务网站开辟出一片市场,年销售收入达500余万元。
宋世民介绍,为了吸引更多人返乡创业,汶上县成立了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编制了《汶上县结合城镇化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实施方案》。发放各项就业补贴资金1609万元。开展以“全员培训、全员补贴、全员推荐、全程服务”为内容的四全培训,提高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层次。推行“订单式”、现代学徒制培训模式,搭建互联网移动培训平台,建立培训、实训、孵化、服务相结合的一体化创业培训机制。
此外,汶上县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区建设,借力“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现代商业,通过对传统手工艺品、绿色农产品等输出地特色产品的挖掘、升级、品牌化,实现本地产品与务工地市场的嫁接。汶上华儒电商产业园成功创建济宁市创业示范园区,争取奖补资金150万元。汶上华儒创业孵化基地获评“2017年度山东省创业孵化示范基地”,争取奖补资金500万元。开展2018年省级和市级示范“四型社区”创建,提升基层就业创业服务能力。目前,3个社区获批省级示范“四型社区”,6个社区获批市级示范“四型社区”。
新闻推荐
■本报通讯员杨伟李倩今年57岁的张爱华是汶上县军屯乡解家庄村村民。人到中年,张爱华先是遭遇丈夫腰椎疼痛,不能站立,紧接着...
汶上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汶上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