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坊走出脱贫路
■本报通讯员李秀明
在汶上县康驿镇康庄村,经常地,随着一声声响亮的叫卖声,陈玉荣和她的三轮车被拉长的身影出现在大街上,立刻有几户村民走上街“打豆腐”,陈玉荣的豆腐立刻被“瓜分”了一大半。
“大婶子做的豆腐好,用土法做的豆腐,有吃头!”听了村民肯定的话语,陈玉荣笑得合不拢嘴。
可是在前几年,陈玉荣脸上可很难看到她的笑容。知道她家情况的人都忍不住感慨:她很不幸!
陈玉荣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丈夫在外务工赚钱,他在家照顾两个女儿,种种地。可是六年前,不幸突然降临,丈夫因高血压突发死亡。家里的顶梁柱突然到了,从此,陈玉荣开始变得闷闷不乐,经常暗自垂泪。
之后陈玉荣一人带俩个女儿生活。2016年大女儿出嫁后,陈玉荣和小女儿相依为命。陈玉荣家中有4亩地,每年收入3000元左右。除去吃喝和孩子上学,这些钱所剩无几。康驿镇政府和村两委在考察了陈玉荣家的实际情况后,将她们母子两人纳入低保,2口人每年5700多元的低保金,学生在学校享受助学救助,每年1000元,两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包户干部辛梅荣为了帮助陈玉荣家稳定脱贫,决定根据她家的实际情况制定一条稳定路线。陈玉荣没有文化,力气也不大,加上眼睛不好,干不了厂里的细活,也干不了工地上的重活,这就难坏了辛梅荣。可是辛梅荣没有放弃,她一边寻找适合陈玉荣的项目,一边鼓励陈玉荣笑对生活。后来在与陈玉荣的一次交流中,辛梅荣了解到,陈玉荣会做豆腐。辛梅荣灵光一现,做豆腐是小本生意,投入不多,于是她劝说陈玉荣做豆腐生意。
陈玉荣刚开始犹豫了一阵,她觉得自己不适合做生意,更觉得自己现在在政府帮助下,能吃上饭,孩子能捞着上学,不愿再折腾。辛梅荣发动村两委和左右邻居劝说陈玉荣,陈玉荣终于鼓足勇气,决定尝试着做豆腐生意。
每天,陈玉荣都四点钟起床,用土法做豆腐。因为口味好,左邻右舍都喜欢她做的豆腐,就连附近村里的群众,也都是听到她的声音就出来买块豆腐。
现在陈玉荣精神焕发,她给我们算了一笔经济账账:“每天一个豆腐,除去本钱,一天能赚40余元。一个月能干20多天,月收入1000余元。比以前光靠政府每年多收入一万多,俺妮都说我比以前干劲足了,精神头也好了!”
按照“一户一案”的脱贫计划,目前,康驿镇为1047户贫困户量身制定了脱贫方案。截至目前,该镇共实施助学救助536人次、危房改造78户,残疾救助1979人次,医疗救助326人次,就业和技能培训100余次,产业项目股利分红432户794人,帮助全镇1047户1984名贫困户达到脱贫标准。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孙逊“山东华粹文化传媒公司的文创产品让人耳目一新!让我产生了很大兴趣。”10月12日上午,在现场聆听济宁优秀文...
汶上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汶上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