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恪守孝道 真情铸就美德任城农妇十余载照料六老成美谈
本报记者刘项清通讯员王世友姜文顺摄影报道
2月7日下午,任城区长沟镇后刘西村村民薛臣的家中暖意融融,家人们围坐在一起打着牌,50平米的屋内溢满了温馨。已年近七旬的薛臣,细心照料着年近90的公公和姨,不时端上热水,嘘寒问暖。而在这之前她已坚持了十几年。先后有6位高龄老人和她生活在一起。她用纤弱的肩膀支撑起这个特殊的家庭,用无私的爱抚慰老人的心灵。“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传统美德已化为她血液里的信仰,她用真情和大爱去恪守。
由于家里生活困难,兄弟姐妹又多,1954年,只有两岁的薛臣被父母送到姨家抚养,在这里一住就是17年,直至出嫁。姨和姨夫对她疼爱有加,视如己出,在外人眼中,薛臣就是老陈家的孩子。 三十多年后,两位亲人都老了。由于唯一的儿子远在云南当兵、工作,照顾老人的活都担在薛臣的肩上,“我就是他们的闺女,小时候他们养我,他们老了我养他们。”薛臣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2014年的冬天,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姨夫骑三轮车独自外出去赶集,直至傍晚也没有回来,这可把薛臣急坏了,赶忙叫上乡邻一块四处寻找,找了一晚上仍旧杳无音讯。第二天上午,有人在距离水牛陈村20多里地的汶上县康驿镇发现了老人,薛臣赶紧赶去将冻得直哆嗦的老人送到了医院。出院后,薛臣看到姨夫的精神状态不如以前,还常乱发脾气,她生怕姨夫再有什么意外,就把姨和姨夫接到自己家里照顾。其实,在姨和姨夫到来前,薛臣的家里已经住了3位老人——她的父母和公公。薛臣的母亲今年92岁,两年前得了脑梗死,只能说话,脑子不清楚,整个身体都不能动弹;薛臣的姨患有冠心病、高血压,身边也离不开人,好在父亲和公公身子还算硬朗,不用太操心。最多的时候,5位老人都住在家里,一间50平米的平房,除了床就是人,全都由她一人照顾。“把老人接到自己家里能集中照顾,不用为了看这个看那个东奔西跑了。”在此之前,薛臣经常要在三个地方来回奔波,从父母家住的南薛村,到自家住的后刘村,再到姨家所在的水牛陈村,光电动车电瓶就用坏了好几个。在照顾老人之余,薛臣还种着家里的7亩地,一季小麦、一季玉米,忙活一年也卖不了多少钱。为了贴补家用,薛臣的丈夫刘延领60多岁了还在外面打零工,一有闲暇便回家帮助妻子照顾老人。“丈夫在这个年纪还上班,也是没办法,毕竟养老人需要钱。”薛臣告诉记者,尽管经济条件有限,她每次给老人做饭都会试着变些花样,做好饭一份一份地端给他们吃。有人问薛臣,父母把你从小送人,你为啥不记恨父母,还对他们这么好。对此,薛臣这样回答:“从来没那么想过,尽管他们没有养过我,但毕竟是我的爹娘,他们现在年龄大了,需要有人照顾,我有这个能力就不能不管他们。”
十几年来为照顾几位老人,她的青丝变为白发。薛臣以她的坚强和善良、乐观与开朗,不离不弃,把为人妻、为人媳、为人女、为人母的美德在平凡而又平淡的生活中传承,她用真心待人,以挚情爱人,让孝老爱亲成为不灭的长明灯,照看着这个特殊的家庭,也为年轻人树立了榜样。“这闺女挺好的,能体谅婆婆的不易,换有些儿媳妇可能就闹起来了。”乡邻们提到薛臣没有不称赞的,她被评为“好媳妇好婆婆”、孝德之星,2016年被评为济宁市文明家庭、首届“山东省最美孝德家庭, 2017年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山东省善行义举四德榜“榜上有名”先模人物、济宁市第六届“道德模范”。
新闻推荐
本报济宁2月6日讯(见习记者周伟佳通讯员申延炜)害怕高速上超速被处罚,男子自作聪明故意将车牌变造。4日,汶上高速交警将其查获,该男子将面临相应的法律处罚。4日晚,汶上高速交警民警视频...
汶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汶上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