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除旧迎新,行动起来,让咱的家更美更靓 这一年,城乡有温度,风尚暖人心

济宁晚报 2018-02-07 10:46 大字

本报记者 万德龙

近日,记者从市文明办、市创城办获悉,过去一年来,济宁市以创建文明城市为牵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全面扎实推进。全市共整修道路133条、415.5公里,每天4遍机械清扫、2遍人工普扫、随时捡拾、2次清运,粉刷楼梯、楼道455万平方米,城区297个公厕全天候清理保洁,22处农贸市场推行超市化管理。此外,为打造富有传统文化底蕴的城市文明品牌,传统文化进一步融入美丽乡村以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百姓获得感满满

行得安心,买得放心,过得舒心

为顺应市民对改善生活环境的新期待,下大气力解决城市在功能、设施和服务上的短板问题。市创城办引导各区、各镇街、各社区成立了基础设施维修小分队、环境卫生突击队、不文明行为劝导队。对主次干道、商业大街、背街小巷、社区小区内的路面及设施进行了全面硬化修缮,整治背街小巷270条、111.6公里,维修人行道39万平方米。同时,开展机动车“礼让斑马线”专项行动,设置交通志愿服务岗142个。城区新建隔离护栏1.7万米,停放区喷绿1.9万平方米,新建停车区7500平方米、非机动车停车场104处,交通秩序日益好转。

在公共服务方面,重点对城区沿街、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墙体和居民楼楼体楼道进行全面清理粉刷,粉刷面积455万平方米。对城区长期疏于管理的170余个小区、单位宿舍、货场货站、市场等进行全面治理。对城区所有废弃线缆、杆体、箱体、站亭、指示牌等进行全面拆除清理。对城区297个公厕进行全面排查。针对农贸市场脏乱差的老大难问题,市区两级累计投入资金7840万元,对22处农贸市场进行重点整治,推行农贸市场超市化管理模式。

为实现网格化管理,创城区划分为76个网格,集中对任城区、兖州区、高新区、太白湖新区所有测评点进行地毯式检查,摸排出突出问题667个。组织市直单位百人检查组,对城区46条主次干道、214条背街小巷进行徒步踏查,共排查问题4051个,全部限期进行了整改。创新联系服务社区群众新模式,城市社区开展 “三会一访”活动,即每周召开一次楼长会议、组织一次“居民说事·说创城”,每两周一次居民代表会议,每月进行一次入户走访,实打实解决群众身边的实际困难和问题1.2万余个。

城乡文明更有范

人人讲信用,时时讲礼仪,处处有新风

为让乡村文明行动更深入,济宁市在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中,推出了山区类型、平原类型、农村社区类型乡村庭院家居美化示范样板。省文明委批准济宁市第五批省级“乡村文明家园”建设示范村23个,230万元奖补资金已经到位。村村建有1处文化墙或1条文化街,“乡村文明家园”示范村都有1处文化墙或1条文化街、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文体广场、文体队伍、乡村文明行动标识。全市所有村的移风易俗公益广告或标语能达到2处以上,推广“汶上模式”,《新编小二黑结婚》在全市巡演。

同时,开展“讲文明树新风”行动,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将市级诚信“红黑榜”、文明单位、道德模范、济宁好人信息纳入市级公共信用信息目录。在太白楼中路、金宇路打造诚信文化一条街,与378家沿街商户签订《文明诚信经营承诺书》,在示范街范围内评选文明诚信企业(经营户)24家。截至去年末,全市已注册志愿服务组织1941个,注册志愿者282117人。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或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公园(广场)11个、主题街巷32条、主题小广场(小区)112个,建设景观式公益广告1.7万余个。每月调度统计公益广告宣传,济宁日报、济宁晚报全年共刊登公益广告273.25版。

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上,继续开展清明祭英烈、学习和争做美德少年、童心向党歌咏、向国旗敬礼等“我的中国梦”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创新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建成全市乡村学校少年宫信息化管理平台,151所中央、省级项目已全部纳入动态管理。在首届山东卫视《国学小名士》大赛中,济宁市两名学生参与录制,其中曲师大附中孟冰凝入选首发核心阵容。

新闻推荐

济宁市轻纺工业稳中求进逆势上扬

本报济宁讯(记者孙逊)轻纺工业是济宁市优势传统产业,是济宁市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近几年来,全市轻纺工业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业立市,工业强市”的战略部署,以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汶上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汶上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