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让文物活起来”第四届讲济宁文物故事大赛落幕“活起来”的文物故事更精彩

齐鲁晚报 2018-02-01 15:42 大字

选手们精彩的才艺表演。本报记者李岩松摄本报济宁1月30日讯(记者汪泷通讯员乔伊菲)“让文物活起来”第四届讲济宁文物故事大赛,30日下午迎来了决赛。来自各县市区文物单位的一线文物工作者,用济宁文物故事和精彩纷呈的才艺展示,向观众们展示了济宁文博人的风采。

下午2点,当济宁电视台演播大厅的灯光缓缓暗下来后,正中间的大屏幕上突然展示出了一条蔚为壮观辽阔的大河。而这条大河,就是多少代济宁人赖以为生、为之骄傲的京杭大运河。原来,第一个上场的,便是来自汶上县宝相寺景区的王晓福。从小听着老辈人反复讲了无数遍的南旺分水龙王庙的历史和传说,让她在这次决赛中带来了《白英与南旺分水枢纽》的故事。

在把水利专家白英与南旺分水枢纽的历史典故娓娓道来之后,来自嘉祥县的高天则带来了《汉文化,民族文化的脊梁》。他围绕嘉祥县武氏祠等文物遗迹中的汉画像石,一一讲述了上面所刻画的历史故事。

除了这几名选手外,来自太白楼纪念馆的王萌、市博物馆的吴程程、邹城市的王艳璐等选手,带来的均是他们工作地所流传下来的文物故事。其中诸如嘉祥汉画像石上的历史故事、声远楼的来历等,都是平日里鲜少为人所知的。

经过自主选题演讲环节之后,第二轮的才艺展示也令人眼前一亮。与过去许多才艺展示多集中在唱歌、朗诵等形式所不同,几名选手都精心编演了历史舞台剧《孟子不敢去妻》、《清平调》、《大明宫词》等。华丽的汉服、精致的家具,还有不少千古名句,让现场仿佛穿越回到历史的长河中一般,令现场观众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济宁文物历史的魅力。

□相关链接

借鉴《国家宝藏》讲好济宁文物故事

此次大赛由中共济宁市委宣传部、济宁市文物局、共青团济宁市委联合主办。与前三届相比,本届大赛自最初启动,主办方便挖空心思想要以更多样、更丰富的形式来讲好济宁的文物故事。

“央视的《国家宝藏》开播后,我们被深深地震撼到了。”济宁市文物局局长丁海燕告诉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在组织本次比赛的过程中,市文物局鼓励各参赛选手积极借鉴《国家宝藏》的模式,用穿越到千百年前历史场景中去的形式,把文物故事讲出来,让文物以更新颖的形式活起来。

丁海燕表示,虽然文物故事大赛时至今日已举办了四届,但选手们参赛所讲的故事都不重复。尤其在复赛、决赛两轮比赛中,选手们所讲的许多故事几乎都是老百姓们闻所未闻的历史故事。在组织讲演内容时,也都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家风家训等时代主题进行了融合。

“为了让济宁文物故事被更多人所熟知,此次决赛不仅将在电视台播放,还首次采用了网络直播的模式。”丁海燕说,市民们可以在网上重复收看,起到了“讲好中国故事”的作用。本报记者汪泷

新闻推荐

汶上县汶上街道 文化惠民 为百姓生活添彩

本报汶上讯(通讯员王颜贞殷壮)1月22日晚上七点半,汶上县汶上街道北门社区舞蹈室仍然灯火通明,里面不时传来一阵阵欢声笑语,走进舞蹈室发现十几个阿姨正在排练,统一的发饰、大红的旗袍、精致的妆容、绣...

汶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汶上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