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对彩礼重负不能放任不管

山东商报 2017-04-21 15:12 大字
“为了彩礼,有的家庭债台高筑。结婚之后,男女双方要共同还债,导致离婚的很多。”近日,汶上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白占德说,农村高额彩礼的风气想要转变,得从思想观念上入手。为此,汶上县开展了评选“不要彩礼好媳妇”,该县各乡镇成立了红娘协会,将原先村里的计生专职主任组织起来当红娘。(见本报今日A7版)

说起农村的不易,无非是“盖房”“娶亲”“种地”这几件事情,这其中娶亲负担尤重。因为,在很大程度上,盖房和种地也是跟娶亲挂钩的。一个普通家庭,甚至要提前10年为孩子绸缪娶媳妇,而一旦成了亲,还要有几年时间为被新婚掏空的家底打一个“翻身仗”。令人瞠目的是,彩礼正在水涨船高,翻身越来越难。当城里的年轻人都在勒紧腰带,推崇“零彩礼”结合,甚至连请客吃饭都忽略的时候,农村家庭却在乐此不疲的攀比彩礼,没有一点封顶的意思。这样的攀比,愚昧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带来了多重危害。

首先,这种风气造成了难以承受的经济负担,很多家庭因为一场婚姻而债台高筑;其次,高额彩礼埋下了家庭关系破裂的隐患,不仅仅是双方家庭剑拔弩张,小两口之间因此闹离婚的事情也在越来越多,“新婚之夜新郎杀害新娘”的恶性事件给人们的教训还不够惨痛?再次,攀比彩礼的风气毁坏了农业社会勤俭持家的教谕,让择偶变为纯粹的物质标的,对德行人品的推崇退居其次。可见,农村彩礼问题带来的风俗败坏,为害已深,到了不管不行的地步。

但是,彩礼的问题应该由谁来管呢?一直以来,对于这样的情况,很多地方政府可能觉得送彩礼是古已有之的民俗,是百姓自己的“私事”,政府管不着;另一方面,又觉得即便是管,也无从插手,这不是一家一户的事情,而是整个农村社会的风气,很难根除。

其实,事情不是这样的,移风易俗本来就是政府的责任,是公共管理中不可推卸的任务。尤其当彩礼问题已经危及农业生产的持续能力,成为治安隐患的时候,政府更不能熟视无睹,任其危害不断扩大。再者,对于一种人人深受其害又不得不被裹挟其中的陋俗,政府主动发力管制,是有民意基础的,肯定会得到农民的支持。比如,笔者老家的村委会两年前曾主动提出简化丧葬,清除低俗的丧事环节,事实上推行起来几乎没有阻力。所以,只要把事情做到老百姓的心眼里,移风易俗也没那么难。

眼下,汶上县主动拿彩礼陋习开刀,这是一种行政责任的担当,也是一种作为的勇气。一方面,该县强化了政府职责,由各乡镇都成立红娘协会,组织村里的原计生主任当红娘;另一方面,注重教化,通过评选“不要彩礼好媳妇”,编排各种形式的文艺节目入村,达到让节俭婚礼深入人心的目的。当然,汶上县管控彩礼的新举措,要想更有效,最好能得到周边县市的配合,大家抱团控彩礼,才有可能祛除歪风“传染”的可能性。本报评论员肖明君

新闻推荐

心系贫困群众,情暖百姓心中

“谢谢,每年都给我送钱、送米、送面、送油,天气冷了还给我送被子,这又来送毯子,日子有奔头了!”南站镇西尚村74岁的偏瘫老人房桂兰紧紧握住扶贫干部的手说。近日,南站镇为精准落实市扶贫办20个重点乡镇...

汶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汶上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