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万千桃李竞芬芳

济宁晚报 2016-09-08 00:00 大字

——汶上县突破瓶颈打造均衡教育强县纪实
■本报记者刘利民

本报通讯员张祥寅刘长春孔军平

前不久,在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中,汶上县顺利通过了山东省专家组复评。站在花园般的偏远山村小学中,专家组负责人由衷赞叹:作为财政困难县,汶上教育建设取得的成绩确实让人振奋。“在俺汶上,不光学校建的最好,老师们更是个顶个的摽子劲教啊,恐怕落在后头! ”一位退休多年的老教师,颤抖着手向记者述说着汶上教育的变迁。

走进汶上,看到的最美风景是学校,口碑频率最高的是教育。2016年,汶上县以1799名的本科上线人数,再创历史新高,高考成绩连续5年稳居全市前三名,雄踞全市第一方阵。

在美景、口碑和耀眼数字的背后,响彻着汶上教育创新创优创业的时代强音。

创新破瓶颈,从筚路蓝缕到一马平川

汶上是财政困难县,由于连续投入少、师资力量匮乏等因素,汶上教育也曾桎梏于抓重点的模式中,有限的财政甘霖和师资雨露,大多洒在城区学校和乡镇驻地学校中,整个教育长期处于“明月灿烂群星暗”的窠臼中。因此每到升学季,老百姓都煞费苦心让孩子到城里上学。学校顶不住压力,有的班级甚至爆额七八十人,也只是杯水车薪,难圆百姓求学之梦。“上学难、择校难、择班难”日渐成为汶上教育的“第一难”,由此产生的百姓不满、社会矛盾也愈发突出。怎样解决矛盾、突破办学瓶颈、打破传统模式、办百姓满意的教育,已成为汶上决策者们不容回避的热点,因此打造均衡教育成为汶上必须迈过的一道大槛。

汶上把出路压在改革创新上,按照预期目标,不搞微创小手术而是大刀阔斧动筋骨。在万众瞩目的城区小学校改中,实行化整为零,资源重组,优化配置,把最强实验小学实施优势裂变,使原实验小学变为实验小学北校区,把原汶上镇明德小学、原开发区小学并为县实验小学,分别成为实验小学南校区和实验小学开发区校区,把新建开班的东和园、西和园社区小学,统编为县实验小学分校区。这样一来,原来的实验小学变成一块牌子五个校区,分布在城区合理位置。与此同时,师资力量实行统一均衡配置,原县实验小学的骨干教师与各分校教师交流,办学理念、校区条件、教学环境、设施投入、竞争考核机制等管理办法实行一体化。实践证明,县实验小学由以前万人争宠的一枝独秀,变成群蝶起舞百花斗艳的一片飘红,教学水平整体上了个大台阶。

沿着小学改革创新的轨迹,汶上城区初中则把地处城区的汶上镇中学并入实力强劲的县第一实验中学,整合后的县第一实验中学裂变为南北两个校区,师资力量均衡配置后,不仅教学能力、学生容量翻了一番,而且求学选择的空间也随之洞开,蝶变后的县第一实验中学南北校区更是呈现出比翼齐飞的可喜局面,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升,得到了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认可。

汶上整合“弱、小、散、差”学校,使弱校与强校组成“命运共同体”,用以强带弱的责任考核一体化,从师资力量、办学理念、管理方式、硬件投入等综合能力相融合,以此给弱校输氧造血,共享资源,以强扶弱,使现有资源升值增效。

创优聚合力,从散兵游勇到均衡裂变

创优用人机制,汇聚教学合力,调动师资队伍的工作积极性,是推动均衡教育的治本之策。因此,汶上县全面推行中小学教职工聘用合同制,实现中小学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行政任用关系向平等协商聘用关系转变。完善了师德建设、职称评聘、绩效考核、培养培训等管理制度,建立分层次、多元化、立体式培训体系,达到了全县教师队伍基础业务能力扎实、重点领域专项突破的双重效果。同时建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乡之间、乡镇之间、学校之间、校长之间、班级之间、教师之间的比教学、比成绩、比爱生的竞争机制,以德能勤绩与单位或个人评先树优、职称评定、职务晋升、奖惩兑现等利益相挂钩的形式,落实目标责任制。

汶上决策者认为,均衡教育的根本是师资力量配置的均衡,创优统配城乡资源机制是关键所在。为鼓励优秀教师走进农村特别是偏远乡村,该县采取了三条硬措施。一是在做到城乡教师工资同等的基础上,去年以来对乡镇教师每人每月平均增加补贴410元。二是采取城乡教师交流办法,让“阳春白雪”下乡,叫“下里巴人”进城,通过这种方式使城里优秀教师走上农村讲台,让乡村教师到城里学校“镀金”。三是县管校聘,定岗定员,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方式,使一些乡镇的过剩教师优化转移到短缺的乡镇学校,优化了教师资源配置,增强了教师队伍内在活力,缩小了城乡、区域、校际之间师资差距,促进了教育公平,提升了教育质量。

通过多元机制的整合优化,汶上城乡教育资源的配置日臻合理均衡,择校难现状得以缓解。现在汶上教育出现学生“回流”现象,不少在城里读书的农村孩子选择再回本地上学,甚至有的城里孩子也到农村求学。对此,县教育部门负责人说,这是因为农村中小学的教学环境、质量、师资力量得到根本改善,有的学校内部设施甚至超过城里学校,同等教学在家门口既方便,成本也低,何乐而不为。

创业壮实力,从楼外楼到天外天

均衡教育也是投入教育,全面提升均衡教育质量必须夯实教学环境根基,做强教育平台,壮大教学实力,做到与时俱进持久发力。

基于这一理念,汶上县虽然财政困难,但舍得投资,敢于投入。自去年以来,汶上打响了“全面改薄”和解决城区大班额的战役,全县开工学校建设项目206个,总投资达3亿元,已竣工195个,新建或改扩建起县第二实验小学等5处学校,新增校舍面积4.7万平方米,新增学生容量5400个。

基础设施的保障性建设,是汶上打造均衡教育强县之基,县委县政府把教育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每年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逐步形成了超前谋划、科学规划、循序渐进、全县一盘棋的基础设施投入机制,使全县中小学校实现了校舍楼房化、教学信息化、设施现代化,并一以贯之地实行了正县级领导包保乡镇制度、县级领导联系义务教育学校制度,实行县直相关部门落实义务教育职责及乡镇党委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责任制,从投入和组织领导力上提供了坚强保障。坚持问题导向,实行教育主管部门局级领导工作线制度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销号制度。组成专家组,严格对照《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计划实施情况评估标准》,查缺补漏,对症下药,精准发力。坚持推进督导考核,将乡镇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情况纳入全县科学发展观考核,提高分值,将教育项目纳入全县科学发展观摩项目,县“两办”督查室第一时间跟进督查,做到日督导,周反馈,每周印发督查通报两期。根据督查结果,启动严厉问责机制,按照“三严三实”和“两学一做”要求,对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中慢作为、乱作为、不作为的单位及个人进行严肃问责。

汶上决策者们清醒地看到,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大量农民涌入城区居住,加之流动人口,汶上县城居住人口比5年前将近翻了一番,因此城区承载上学的压力也随之翻倍。另外,由于生活条件的提高,很多有钱的人向往高档省心、条件更好的全封闭学校。怎样解决上学压力,如何满足富裕群体的求学愿望,仅靠政府投资难以企及。为解决新矛盾,让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与新理念教学的同步配套,汶上县借力社会办学,注重引进外来先进办学理念和建设资本。今年已经落成招生的中都国际学校,是汶上县2016年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总投资1.6亿元,学校占地150亩,设有108个班级,容纳5000余人。汶上县中都国际学校的成功落地,不仅为汶上城区彻底解决大班额问题奠定坚实基础,其以触天极地的引领理念、国内一流的教学环境、国际接轨的强大师资力量,必将成为汶上教育应运环境下的一朵绚丽奇葩。

新闻推荐

新事新办群众“点赞”

■本报通讯员张肇伟“喜事酒席标准不超过160元,烟酒单价不超过10元;丧事一律吃大碗菜,取消大木棺,取消回执烟,取消头晚辞灵,取消吹鼓手,一律使用袖章,一律使用纸炮……”9月2日,笔者来到汶上县南旺镇三里...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万千桃李竞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