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零距离”的幸福诠释

济宁晚报 2016-06-10 07:03 大字

——济宁市美丽乡村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探访
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张彦彦本报通讯员张峰

张马庄村位于汶上县郭楼镇中东部,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在过去的很多年里,这个村以“乱”出名。群众有困难无处反映,村庄环境不忍直视,村内帮派分明、人心涣散,更有甚的是,一年换了三个村支书,导致一度没人敢接这个“烂摊子”。

镇里干部一趟趟往村里跑,给村里的“能人”做工作,希望能有个人带领大家改变现状。在不知磨了多少嘴皮子后,“我来!”终于,张型军的挺身而出给村里带来了希望。

张型军上任后,就给自己立下军令状:一定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事不是说出来的!”在经过了收荒片、划耕地、规范宅基地等一连串实实在在的事后,村民们才开始意识到,这个村支书看来是动真格的了。然而这仅仅是开始,真正把全村人心窝暖热的,要从2012年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开始。

2012年,济宁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要求硬化入手,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同步推进,每个乡镇规划一个示范片区率先打造。张马庄村由于地理位置偏僻,未能入选示范片区。不甘心的张型军可不愿意了,立刻召集党员和群众代表连夜召开会议,最后决定:“别人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于是,对照镇里的标准要求,“计划外”的张马庄村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村庄整治。

整治环境首当其冲就是资金。张型军耐住性子想办法筹钱,挨家挨户去有经济基础的家里做工作。东家五千,西家贰佰,就这样把村里道路从主干道到背街小巷全部铺上了沥青,标准比镇里定的还高,成为全镇第一个完成道路硬化的村庄。接着,在张型军带领下,村里安上了路灯,种上了苗木,配备了垃圾桶,建起了文化广场,村庄环境一天好过一天,老百姓的心里也一日美过一日。

环境好不是目的,得解决实际问题。张型军敢闯敢干的劲儿又来了,在村南建立了一处设施完善、配置齐全的互助养老院,只要是本村60岁以上村民、贫困户及困难群众都可以免费居住。电视、衣柜、床褥一应俱全,老百姓可“拎包入住”。“我心脏不好,家里人多,太吵,就搬到这里来静养。住了半年,心情好了,病也没再犯过。”跟记者聊天中,62岁的李春兰很是高兴。互助养老院里,还有棋牌室、活动室、阅览室,白天村民们聚在一起打打牌,健健身,邻里关系也越来越和睦。一件件实事拉近了干部和群众的关系,也捂热了村民们的心。“什么事都要跟老百姓商量着来,办到他们心坎上。”张型军不善言辞,一句话却道出了这些年他的坚持。正是这股韧劲,如今的张马庄已“脱胎换骨”,摇身变成了市级生态村和县级文明村,并在全镇综合考核中获得一等奖。“有事儿商量着来”。这种“商量法”如今不止张马庄村在用。6月7日,记者见到郭楼镇蔚村支部书记李广朋时,他正在拿着铁锨紧张地帮村民堆放刚收割来的小麦,眼看天就要下雨,自己家的麦子还没收,李广朋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村民一年的收成别淋了雨。连续干了几个小时,黑黝黝的皮肤上已渗出一串串汗珠。旁边的村民马兴华看不下去了,一起过来帮忙。“我们这个村支书,不图名不图利,老百姓有啥事他都当自己事办。现在更方便了,在微信群里只要一@他,李书记马上就想办法给我们解决。”马兴华边干活,边给记者聊着。她口中的微信群就是李广朋创立的“天南海北蔚村人”的微信聊天群。全村800来口人,除去老幼病残的,有手机的村民几乎都加入了。“群里有在家的,也有外出打工的,村里有啥事,群主说一声,大家就都知道了,特别方便。”

当了一辈子农民的李广朋刚开始建群时,也怀疑过它的实用性,但农村改厕的事让他彻底体验到了新时代通讯方式的便利。

通常农村过完春节,年轻人就都出去打工了,只剩老人和小孩在家。由于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刚开始呼吁改厕所的时候,村里并没有人响应。“我就在微信群里一遍遍给大家讲水冲式厕所的好处。群里年轻人多,又都见过世面,很快就接受了,给家里老人打电话配合村里工作。”就这样,全村的厕改任务很快就完成了,成为全镇第一个完成厕所改造的村庄。

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济宁市农村改革发展进程中一项既利当前、又惠长远的发展工程、民心工程,真正让农民群众得到了“看得见”的实惠,成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和“三严三实”要求的鲜活载体。更重要的是,通过党委政府和农民群众互动参与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淡化了行政强制、命令式的管理色彩,型构起科学合理的党委政府与农民关系,助推实现了各方指向一致、和谐畅美的乡村新画卷。

6月7日,汶上县郭楼镇蔚村支部书记李广朋正忙着帮村民堆放晾晒的小麦。

■记者杨国庆摄

记者感言在郭楼镇跟干部群众接触中,对郭楼干部最突出的感受是“实”,对该镇干群关系最突出的感受是“融洽”。郭楼从上到下想问题、做工作,都实字当头。那些被啃下的“硬骨头”,每一个都是靠“磨破嘴皮、踏破鞋底”实实在在干出来的。济宁市有很多像郭楼一样社会矛盾日积月累、错综复杂的地方。也有许多地方干部正在为如何做好群众工作苦恼。美丽乡村建设给基层党员干部带来压力,同时也成为一颗“试金石”,检验着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魄力。四年的美丽乡村建设,真正改变了农村面貌,也让一个个能干肯干的基层党员干部脱颖而出,探索出很多可复制、可借鉴的好经验。我们也由衷地感到,真的有一群干事创业的人民公仆扎根在农村,为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脚踏实地地奋斗着。

新闻推荐

中医遗毒法得以传承

日前,山东省汶上县风湿病研究所原所长、风湿病特殊治疗中心主任闫恪玉精心编撰的《中医脓毒搬家治疗学——59种疾病的诊疗及医案实录》一书,由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该书愈...

汶上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汶上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