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升级工业”蓄势而进

济宁晚报 2016-05-16 07:05 大字

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郝明雷

一季度,济宁市工业生产稳中有进,企业出现向好趋势,这主要源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带来的动力,也有工业企业持续开展技术改造焕发的活力,打造“工业升级版”初步显效。

透过统计数据显示:济宁市前三个月,工业经济实现平稳增长,生产销售衔接平稳,工业生产稳步提升,增加值增速快于全省。主要支柱产业增速提升,尤其是纺织、医药、化工、电力生产等全市重要产业增速加快,装备制造业运行企稳回升,股份制企业成为全市工业增长主要动力。

在连年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严峻环境下,济宁市工业经济前行的步伐虽艰难坎坷,但依然坚定向前,广大企业负重坚守,传统工业瞄准高端升级提质,为济宁经济发展强筋固本、积蓄实力。“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意味着脱胎换骨、浴火重生。济宁经济转型的主战场在工业,两年前,济宁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工业升级版三年行动计划,在以信息产业引领转型发展新方向的同时,立足济宁产业基础,突出高端制造打造转型发展新亮点,推进传统产业向高端制造升级。两年来,完成技改投资1465亿元,淘汰落后产能145家。泰丰液压超高压大流量伺服二通插装阀项目入选国家工信部工业强基工程,获专项扶持资金5000万元;山推股份首创无人驾驶推土机实现了智能制造新突破;如意集团利用互联网+,实现服装个性化量身定制;太阳纸业把木质素、生物质精炼等“快消品”作为新的发展方向,实现了造纸企业的涅槃升级。目前,全市49个产品列入国家、省首台(套)技术装备名单。大力推进集群发展,出台培育产业集群实施方案,对29个产业集群重点培育,汶上县被授予“中国休闲装制造名城”。加快推进城区企业“退城进园”,凯赛生物等18户企业退出城区,实现入园转型发展。备受关注的梁山专用车产业发展取得新长效,产量持续增长。“工业升级版”行动实施两年来,全市546个技术创新项目列入全省重点,研发投入占工业销售收入的比重由0.8%提高到0.96%,自主创新为转型发展持续注入强劲的新动力。创业创新服务先行,全市公共服务平台在创建中完善并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引进建设了中科院深圳先进院济宁分院、中科院计算所济宁分所、中科智造北斗及物联网产业园、中小企业物联网创新应用基地等,有力支撑起企业自主创新。同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以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为平台,加大创新投入力度。目前,全市建成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65家,其中国家级9家、省级90家,成功推荐如意科技申报国家工信部工业设计中心,已进入评审验收阶段。产学研合作更加深入有效,圣润纺织与浙江大学、永华机械与山东大学等一批产学研合作项目正加快推进。

企业领域招商引资和“走出去”步伐加快。目前,全市共批准境外投资企业(机构)200个,境外资产超过100亿美元,兖矿集团、如意集团成功入选国家非金融类跨国公司百强榜,对外合作拓展出转型发展的新路径。来自美国、日本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48家世界500强,先后在济宁市投资注册企业84家,总投资额90亿美元,落户个数居全省前列。紧跟国家“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战略,济宁市一批大型企业通过股权并购、合资合作等方式控制了境外60亿吨煤炭、48亿吨有色金属、390万亩农牧场等境外资源,建设了年产3000万吨煤炭、30万吨铁矿石、6万吨棉花等境外资源基地。“经济下行、结构偏重、提质增效任务艰巨。”市经信委一位负责同志说:“牢固树立和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首要的是抓好产业规划布局,落实‘中国制造2025’,以编制\‘十三五’制造业规划、都市区产业布局规划为契机,认真梳理论证各县市区、都市区各板块城市功能和产业发展定位,加快形成都市区\‘5+3+2’为统领、各县市区产业分工明确、资源配置高效、经济增长强劲的协同发展、错位发展、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实体经济始终是商业、物流、电商、饮食等服务行业的“本之木”、“水之源”。在加快突破信息产业的蓬勃浪潮中,同样重要的是牢牢把握提质增效、两化融合主线推动工业升级。长期发展的现实经验确定了“工业立市”、“工业强市”不变的目标,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的紧迫,催促着济宁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技术改造为至关重要手段,以企业家队伍建设为保障,集中精力推进龙头企业扩张、高成长企业提升、新兴企业培育,加快实施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电商换市,全力推进工业转型跨越。

在这个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还有:以企业为主体、以平台建设为核心、以创新成果产业化为方向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和能力建设,加快“济宁制造”向“济宁智造”、“济宁设计”转变;继续深入开展“为企业排忧解难服务”活动,推行“一线工作法”、“现场办公”制度,“一企一策”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和制约问题;加大对上争取,积极帮助企业争取国家、省各类政策支持。

如意集团把创新能力的提升作为企业发展的源动力,研发的“如意纺”技术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记者刘项清摄

短评:工业兴,城市兴■刘太福

产业强则城市强,工业兴则城市兴。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动力转换、速度换挡、结构转型的新特征,为我们推进产业强市、工业带动战略带来了新的挑战。但不管形势怎么变,发展是第一要务沒有变,工业强市的前进方向沒有变。

数字和事实最有说服力。一季度,济宁市工业生产稳中有进,企业向好。前三个月,工业经济实现平稳增长,生产销售衔接平稳,工业生产稳步提升,增加值增速快于全省。在连年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严峻环境下,济宁市工业经济前行的步伐虽艰难坎坷,但依然坚定向前,广大企业负重坚守,传统工业瞄准高端升级提质,为济宁经济发展强筋固本、积蓄实力……

可以说,产业发展是济宁当下的希望,也是未来的希望;实现济宁市十三五“四大发展目标”,支撑靠产业,经济转型的主战场在工业。全市上下一定要统一思想,坚定信心,继续坚持、落实好产业强市、工业带动发展战略和思路,努力构建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济宁经济升级版,为济宁市的转型跨越崛起提供强大支撑。

新闻推荐

汶上把学习贯穿始终

本报汶上讯(通讯员刘长春白咸如宋毅)“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汶上县坚持学做结合、知行合一,创新措施、精准施策,确保把学习贯穿始终、形成常态...

汶上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汶上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