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理政的孔子

济南日报 2015-12-06 18:58 大字

孔子理政特别看重“仁”、“德”二字。传说他周游列国时,一次走到泰山脚下,见一老妇人在坟前痛哭,问起原因,她说自己的公公、丈夫、儿子为了躲避官府的苛政来到山中,结果都被老虎吃了。孔子听后感慨地说:“苛政猛于虎也!”因此他主张“为政以德”,要“节财”、“利民”、“富民”、“使民以时”。他要通过施行“仁政”、“德治”实现理想社会。

“正名”主张孔子出身于贵族家庭,因父亲去世的早,鲁国的贵族们早已忘记了陬邑大夫的后裔。孔子年轻时,打算挤身于贵族圈子。但森严的等级制度,还是毫不留情地把孔子推出圈外。可孔子并没有放弃对政治理想的追求,为此而创办私学,以造就改良政治需要的“贤才”。

孔子三十五岁那年,鲁国发生内乱,起因是两家贵族玩斗鸡的游戏,闹翻了脸。最后,竟把鲁昭公赶出了鲁国。

困惑的孔子决定到强大的齐国碰碰运气。齐景公两次召见孔子,请教治国之策。孔子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正名”主张。“正名”主张,就是要求所有的人都要讲规矩,按照自己的名份做事,这样才能维持好统治次序。齐景公听了,高兴地拍着双手说:“对呀,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我就是有再多的粮食,也会吃不上饭呀!”

孔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八字方针,被汉儒董仲舒继承发展为“三纲五常”,使之成为封建社会的道德伦理规范。

再说齐景公对孔子提出的许多治国策略,很有兴趣。便决定给孔子一块封地,做齐国的贵族。齐国的王公大臣们极力反对封赏、留用孔子。齐景公无奈,只好对孔子说:“我老了,精力不济了。看来,不能任用你来图谋改革了。”不久,又传来某大夫要谋害孔子的消息,正在淘米做饭的孔子,匆匆忙忙把下锅的米捞出来,立即驾车离开了齐国都城。

创立仁学孔子回到鲁国后,打消了从政的念头,过着半隐居的生活。经过十多年的上下求索,创立了自己的理论体系——“仁学”。

何谓“仁”?一个涵义是爱人。要求人与人的关系,要友善相亲,相互帮助;第二个涵义是克己复礼。强调人的道德自觉,人们通过克制自己,达到自觉守礼的境界。

孔子把“仁”运用到政治上,就是德政或德治,即“仁政”。孔子的仁学理论在中国思想史上是一个伟大的贡献。孔子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努力探寻自己理想的人格楷模——仁人君子。

孔子总以君子自居,他除了注意自己的品格修养外,还十分注意以“礼”来规范自己,包括饮食起居在内的一切活动,使自己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之间都符合“礼”的要求。

比如国君召见时,不等驾好马车就先步行出去。他步入朝廷大门时,恭敬谨慎,像没有容身之地似的。国君请孔子接待宾客,孔子的脸色矜持庄重,脚步加快,向两旁的人不停地拱手作揖。国君赐给他熟食,他一定要摆正坐席先尝一尝。国君赐给他生肉,他一定煮熟先敬祖先。国君赐给他活物,他一定要喂养起来。孔子参加大的典礼,面色庄严,如同作战一般。他和乡人饮酒,先敬老人,出去先让老人。他在路上遇见穿丧服的,一定面色严肃。看见官员和盲人,也一定有礼貌。孔子努力在日常生活中给人们作出榜样,树立起儒者的君子风范。

孔子的言传身教,为知识分子立身于世开拓了新的道路,一改过去有志青年只能充当武士的老传统,而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上“学而优则仕”的新路子。

夫子屐孔子五十一岁那年,被鲁定公请去当了中都(今山东汶上县)宰。这是他第一次从政做官。孔子主张“为政以德”。他认为法治具有强制性,只能约束人们的外部行为;德治具有感化力,能影响人们的心灵。孔子到任后,以德感人,以礼教人,并制订了“养生送死”的办法,工作得非常出色,不出一年,周围的地方长官都来效仿。

平时,孔子处理完行政事务后,就到中都各地讲学传教。有一次,他到进义村讲学,一连讲了三天,听众不计其数,到了第四天,孔子因公务缠身要回去,但当地百姓坚决不答应,非要把孔子留下不可,他们藏起了孔子的马,又连夜在村里盖了讲学堂。孔子见众人心诚,深受感动,就在新盖的讲学堂里又讲了三天,才满足了当地百姓的要求。后人为了纪念孔子,就把进义村改名为次丘村,为避圣讳,又把“丘”改成了“邱”;村东藏马的村子改为留马庄;孔子住过的店就叫次邱店了。

孔子在中都为政一年,政声卓著,鲁定公便把孔子调回鲁都担任司空,主司土木。

孔子离任这天,中都百姓倾城相送,东门外十里人巷,人们流着眼泪再三挽留,孔子见了极为感动,只好脱下一只靴子,含泪道:“各位父老,我人虽去了,但我的脚印还留在这里,留下这只靴子以示我永远立足中都。希望大家遵循礼道,长此下去,中都必然万世安泰!”

后来,人们在城东门楼上,专修了一层楼阁,供放孔子的靴子。后人把这只靴子叫做“夫子屐”。据说,从前清官离任脱靴留靴的美举,就是从孔子那时留传下来的。

却说孔子身材高大,脚大得出奇。后来,他周游列国时,住在蔡国一家客店里,夜里被一个崇拜他的人偷去一只木屐。这人将木屐带回家去一量,竟有一尺四寸长。这只木屐被后世的武士视为珍宝,辗转收藏,最后转到了皇室。

晋惠帝元康年间(291—300年),这只木屐竟被晋惠帝列为洛阳武库三宝之一。另二宝是汉高祖刘邦的斩蛇剑和篡汉自立的王莽首级。元康五年,武库发生大火,三宝尽失。传说孔子木屐化作仙鹤、刘邦的斩蛇剑化作白龙先后飞去,只有王莽首级在大火中化为灰烬。

新闻推荐

军屯乡群众乐享“文化红包”

■通讯员杨伟“咚咚咚……咚咚咚…”1月19日上午,伴着铿锵有力的鼓点,汶上县军屯乡南留村的群众纷纷聚集在村文化大院里,兴奋和喜悦写在他们的脸上。原来,为迎接即将到来...

汶上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汶上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理政的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