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路林村“变形记”

济宁晚报 2015-04-07 07:26 大字

——汶上美丽乡村建设缩影
■本报通讯员郭虎

初春时节,笔者走进汶上县南站镇路林村,只见沿街商铺青砖黛瓦,古色古香,村内高楼林立,绿树婆娑……一幅新农村的画卷展现在笔者眼前。“几年前,我们村还到处散落着老旧的房屋,街道狭窄、坑洼不平。如今村民住上了楼房,晚上还能看电影、跳广场舞,我们可满足了。”正在“家门口”开商店的村民郭善康边干活边对笔者说。

近几年,汶上县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农民们纷纷住进了干净齐整的楼房。在此背景下,路林村搭上了政策“班车”,开始了新型社区建设之路。2012年7月1日,是令路林村全体村民欣喜的日子,在各方见证下,经过严格程序,第一批村民分到了心仪的楼房。“当时我们村民真是人人喜笑颜开,心情舒畅,比过年还高兴,我的手都拍红了。”回忆起当天分楼的场景,村民李大勇依然激动不已。

农民搬上新楼,怎样将家园建的更美,成为所有村民的共识。为此村里及时成立了专门的物业领导、管理班子,共划分七个片区,具体负责各片区治安、卫生、保洁等工作。同时搞好回迁小区的牌坊大门、苑廊建设及绿化工作。几年下来,路林村已投资80余万元,用于小区的绿化、美化、净化,为村民提供了一个安全、放心、整洁、优美的生活环境。该村同时还为全村老年人建设了一处“日间料理中心”,聘用了专门的工作人员,使老年人有了一个健身娱乐、读书看报、谈心交流的固定场所。

农民住上楼房后,老风俗也跟着改变了。路林村制订了新的“村规民约”,成立了红白喜事理事会,将移风易俗、俭办红白喜事开展起来。该村还针对墓地分散于各处、距离相隔较远,安葬死者耗费人力物力财力,过节祭祀不方便不安全的实际,征求村民意见,于去年选了一处理想的荒坡荒地,新建起墓穴达一千多个的村公墓。墓碑集中搬到新的地方后,由于党员干部很好地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且遵照新的村规民约,以往焚烧纸钱的现象明显减少了,披麻戴孝、吹喇叭的陋习不见了,村民已渐渐习惯了摆放花圈、鲜花等新的文明祭奠方式。

新社区建成后,也丰富着人们的精神生活。每当夜幕降临时,村口的广场上便会自动聚齐一支广场舞小队,她们踏着欢乐的节奏,变换着优美的舞姿。

路林村的“变形记”,正是汶上县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在汶上这片古老而又广袤的土地上,已有48处农村新型社区拔地而起,改变了农民几千年来的生活环境,改变着6万余名群众的生活习惯。如今,生活在新型社区里的人们邻里和睦、日子红火,正用他们生活中的点滴见证着新农村的历史嬗变。

新闻推荐

点击查看原图我们迎着初升的太阳走在崭新的道路上七一

点击查看原图“我们迎着初升的太阳,走在崭新的道路上……”“七一”建党节这天,汶上县举行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合唱大赛,一支支合唱队伍精神焕发,气...

汶上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汶上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