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乡村蝶变景色新

济宁晚报 2014-12-08 07:32 大字

———汶上县美丽乡村建设纪实
■本报通讯员刘长春张伟光

走进汶上县义桥镇唐庄村,但见村道整洁,绿树成荫,黛瓦白墙,河塘清澈,在街道两侧,更是景色迷人,文化长廊上精美的24孝图惟妙惟肖,街前屋后《善行义举四德榜》、《为民清廉党建榜》记载着村里一个个动人故事。全面整治的唐庄村,一幅和谐美丽的生态画卷呈现在世人面前———这是汶上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成果。

唐庄村支部书记王立涛告诉笔者,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后,村内道路全部实行了硬化、净化、亮化、美化、绿化等“五化”工程,村里环境大大改善。每天晚上,村里新建的百姓大舞台吸引了上百村民前来跳广场舞,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让夜晚的乡村笼罩在一种温暖欢乐而又现代时尚的氛围之中。

据了解,去年10月份,汶上县被确定为山东省8个首批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县之一,成为济宁市唯一一个试点县。今年以来,汶上县启动了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立足于区域特色,坚持以打造“生态宜居、幸福宜居、人文宜居”美丽乡村为主导,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该县累计投资10亿元,全部完成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硬化道路2086.9公里,修砌排水沟2348.1公里,粉刷墙壁558.29万平方米,安装路灯16601盏,栽植绿化树木52.3万棵,绿化面积186.96万平方米,实施改灶48320户,改水137150户,改厕34078户,建成活动广场266个,庭院净化88790户,建成并投入使用垃圾中转站13处,全县共配备村保洁员达2000余人。

今年以来,汶上县充分发挥规划龙头引领作用,坚持因村制宜、分类实施、稳妥推进,扎实有效开展了美丽乡村建设。按照实用、生态、特色“三优先”的原则,注重与村庄建设、土地总体利用、产业发展等规划的充分衔接,高标准编制了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建设规划。今年重点抓好义桥镇市级示范点和郭楼镇县级示范点的规划建设。完善了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了综合服务中心、老人日间料理中心、儿童活动中心、金融服务点等便民设施,家庭实现了改水、改厕、改灶、改圈“四改”工作。依托各级宣传、教育部门和群团组织,引导广大妇女、青年、学生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实施了乡风文明培育工程,大大提升了农民的文明素质。

夯实产业支撑,是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该县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因村制宜,规划建设了一批高效生态农业园区,大力发展核桃、芦花鸡、有机蔬菜、苗木花卉等农业特色产业。同时,在示范片区合理布局了一批服装加工、板材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企业,促进农民就地转移就业。立足村庄实际,依托村庄资源和特色,打造了一批环境优美、乡风淳朴、极具特色的秀美村庄。义桥镇以彩色苗木基地为载体,突出绿化生态效果,打造了“苗木之乡、七彩义桥”。郭楼镇发挥森林覆盖率高的生态优势,保护古建筑和古树,集中打造了“宜居、宜游、宜业”的生态农庄。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汶上县探索建立了多渠道筹资机制,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支持美丽乡村建设。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集中投入、各负其责、各记其功、形成合力”原则,整合各类涉农资金,集中财力用于美丽乡村建设。在规划设计、施工组织、材料选用、检查验收等环节,严格建设质量标准。目前,全县所有村庄全面落实了环卫保洁制度,实行了“门前三包”,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大大提高了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新闻推荐

点击查看原图今年以来汶上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牢

点击查看原图今年以来,汶上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牢牢把握“求突破、争进位”的总要求,坚持“产业兴县、工业强县”不动摇,全力推动主导优势产...

汶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汶上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乡村蝶变景色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