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摄影“达人”田延珅见证县城变迁

济南日报 2014-09-16 01:47 大字

他爱摄影更爱家乡,16年来拍摄了十多万张照片
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刘敦亚通讯员刘长春

城市发展日新月异,能够记录历史的除了文字还有影像。20年前汶上县是什么样子?县城乡镇有什么发展变化?这一张张照片就能给出答案,每一张照片都讲述着一段故事。照片的拍摄者就是汶上县摄影“达人”田延珅,他16年来用相机见证了县城的变迁。

“汶上县一有变化,我就很兴奋,不管白天黑夜都会去拍”

田延珅在汶上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工作,非常喜欢摄影,工作之余总随身带着相机,走到哪儿拍到哪儿。“我从1998年开始接触照相机后一发不可收拾,爱上了摄影。”田延珅告诉记者,16年来,他拍摄的照片不下10万张。

田延珅拿着相机走遍了汶上县的大街小巷,见证了县城和乡镇的点滴变化,他都倍感兴趣,一些标志性建筑旁都留下了他的身影。汽车站的变迁、宝相寺的建设发展、礼佛大道等主干道的变化……如果把这些照片做成幻灯片,会像电影一样,展示出汶上县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马路四处延伸,交通工具的更新换代以及人们衣着装扮由朴素到艳丽。

田延珅说,2009年11月11日,为拍摄大雪夜景,他步行从礼佛大道转到泉河东岸,一圈走下来有10多里路,用了4个小时。

宝相寺建设作为汶上县旅游业发展的开始,从对太子灵踪塔的修缮,到寺院的建设,再到宝相福地的开发,都留在了他的镜头里面。他拍摄的一些具有时代性的照片多次参加摄影展并获奖,也已成为珍贵的史料。“汶上县一有变化,我就很兴奋,总想记录下那些瞬间,不管白天黑夜我都会去拍摄。”田延珅说。2011年12月31日,东护城河桥竣工,2012年元旦通车,深夜12点他就去施工现场拍摄。“当时零下9度,又是晚上,桥体已经竣工,只剩下路灯还没竖起来。工人们在那么冷的环境下仍工作到凌晨3点。和他们比起来,我拍摄照片又算得上什么。”

田延珅手里的10多万张照片不仅表现出一个摄影爱好者的执着,也记录着一个城市的发展轨迹。

摄影路上不敢停歇这些资料留给后人

田延珅的摄影人生与他的工作是分不开的,他一直在办公室工作,平时就拍一些新闻照片,常常在报纸上学习摄影记者的拍摄技巧和角度。“刚开始,相机是使用胶卷的那种,相机贵,胶片也有限制,拍照片时非常‘吝啬\’快门键的使用。”田延珅告诉记者,他工作后攒钱买了一部国产相机,从胶片机到数码卡片机、专业单反相机,田延珅用过的相机有7台之多。

如今45岁的田延珅兼任汶上县摄影家协会理事,拍照已经成为他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没事就出去拍照片,在家闲不住,闲的时候也是整理照片。”

对于汶上县的变化,田延珅有很多感慨,“汶上县的变化太大太快了!城市建设飞速、一座座社区拔地而起,一条条大路延伸四方;乡镇里,村民们搬进楼房,打工成为‘时尚\’,田地里机械化生产。现在都不敢停歇,担心一不留神就会错过这些变化。”

说起拍摄汶上县的变迁,他说,作为土生土长的汶上人,拍摄生活中的城市比较方便,也想把这座城市记录下来,留下一些资料供后人使用或欣赏。“以后,我将继续在摄影的路上走下去,用手中的相机记录汶上县的发展历程,希望以后的几年或几十年,能拍出更多更好的照片,展示汶上的民俗文化、风土人情,让更多人了解这座城市。”采访结束时,田延珅更加坚定自己的摄影之路。

新闻推荐

让学生慧眼识“臭肉”

点击查看原图继媒体报道肯德基等洋快餐“臭肉门”、康师傅方便面用馊水油作原料、还有先前在食品药品市场上出现的毒奶粉、漂白凤爪,学生常吃的辣皮等垃圾食...

汶上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汶上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